博源在笔记本上记下:老社区的优势是文化积淀深厚,要做的是打通代际传递的堵点,让老人愿意教,孩子愿意学,让胡同里的一砖一瓦都成为活教材。
与老胡同不同,天通苑的新小区里,住户来自五湖四海。社区活动室里,一场家乡文化展正热闹非凡:四川大妈教做灯影牛肉,东北大叔展示二人转手绢技巧,浙江姑娘带着大家扎染,连来自新疆的小伙子都支起了小桌子,教写维吾尔族文字。
刚搬来时,邻居之间都不说话。组织者是位90后社工小林,搞了这个文化拼图活动,才发现三楼张大哥会唱黄梅戏,对门李姐的爷爷是做苏绣的。现在谁家做了家乡菜,都往活动室送,比亲戚还亲。
博源看着墙上的文化地图,每个住户都在自己的家乡位置贴上了擅长的技艺或习俗。有位程序员父亲,用代码写了首《诗经》里的民歌,放给孩子们听时,满屋子都是惊叹。他的心声带着点小得意:【没想到我写的程序还能唱关关雎鸠……】
最特别的是文化调解室。有次两家因为装修风格吵架,一家要装成欧式,一家觉得不像中国人的家,最后在调解室里,大家一起查资料,发现中式屏风和西式沙发也能搭出韵味,最后成了朋友。其实不是排斥外来文化,小林说,是怕丢了自己的根。
博源在案例旁批注:新社区的文化建设,要在多元中找共识。让每个人都能展示自己的文化记忆,同时发现不同文化里共通的敬祖、爱家、向善,就像拼拼图,每块都不一样,合起来却是完整的中国。
回龙观的城乡结合部,既有拆迁上楼的村民,也有租房的年轻人。社区广场上,一场土洋结合的晚会正上演:村民大叔的皮影戏《武松打虎》刚落幕,年轻乐队就用吉他弹起了改编版《茉莉花》;广场舞大妈跳完《最炫民族风》,立刻跟着街舞少年学起了融入太极元素的新动作。
以前觉得村民和白领玩不到一块儿,村支书老周笑着递烟,去年搞中秋活动,让年轻人帮老人拍非遗Vlog,老人教年轻人包传统月饼,现在好多租房的都不想走了,说这里比市中心有人情味儿
喜欢拯救学渣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拯救学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