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洛水河畔,薄雾如纱,像一层轻柔的白绢裹着刚苏醒的田野。湿润的风里混着泥土的腥气、青草的嫩香,还有洛水潺潺的流动声,踩在田埂上,鞋底会沾起带着露水的软泥,每一步都透着春日的温润。王伯站在田埂头,手里攥着一把刚抽芽的秧苗,翠绿的芽尖还挂着水珠,他深深吸了一口这带着生机的空气,脸上的皱纹像被春风熨过似的,慢慢舒展开来。
“巴图兄弟,快来看!这秧苗长得多好!”王伯的声音带着几分雀跃,像个发现宝贝的孩子。
匈奴汉子巴图闻声赶来,他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羊皮袄,腰间系着汉民常用的布带,黝黑的脸上还沾着晨起牧马时的草屑。他蹲下身,粗糙的手指轻轻碰了碰秧苗的叶片,水珠沾在指腹上,凉丝丝的,他咧开嘴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王伯,这比我们草原上刚返青的牧草还要精神!要是种在地里,肯定能长好!”
这是北境屯田区再普通不过的一个清晨,却注定不平凡。田埂上已经陆陆续续聚了人,汉民穿着青布短褂,匈奴民穿刺绣着草原花纹的羊皮袄,手里都提着农具,脸上带着期待——今天是“洛水春耕节”开幕的日子,是他们盼了半个月的热闹日子。
“都检查仔细了!别漏了哪一户!”龙且的声音在物资堆放处响起,他穿着工部的青色官服,腰间挂着屯田司的令牌,正弯腰翻看堆成小山的春耕礼包。礼包里的良种装在麻布口袋里,袋口用红绳系着,上面还贴着工部印的“良种”二字;新犁铧闪着亮堂堂的铁光,是工部特意改良的轻便款,老人也能提得动。“特别是那些汉匈互助家庭,要优先发放,他们去年帮着守屯田,今年春耕不能让他们吃亏!”
桑弘羊从兴洛城赶来,他穿着户部的深蓝色官服,手里拿着一本账册,正跟郡县议事会的代表核对户数:“李家庄有12户互助家庭,王家湾有9户,都记好了,发完一户划一户,不能出错。”宋礼则带着几个工部工匠,在一旁分发双语春耕手册,手册封面画着洛水春耕的图景,左边是汉民插秧,右边是匈奴民耕地,中间用汉匈两种文字写着“春耕互助,秋收共享”。
最引人注目的是田埂边的一片空地上,十几个汉匈孩童正围着一个穿布衣的先生学唱《春耕谣》。汉家孩童梳着发髻,匈奴孩童扎着小辫,手里都提着用野花编的花环,先生一句一句教,他们就奶声奶气地跟着学:“洛水长,春耕忙,汉匈手拉手,良种分两旁……”稚嫩的歌声顺着风飘远,落在刚翻耕的田地里,像是给土地撒了一把甜丝丝的糖。
辰时刚过,春耕节正式开始。洛水河畔瞬间热闹起来,锣鼓声、笑声、说话声混在一起,连洛水里的鱼儿都像是被惊动了,时不时跃出水面,溅起一圈圈涟漪。
互助插秧赛的田地里,已经划分好了一块块水田,汉匈家庭两两组队,站在田埂上摩拳擦掌。王伯和巴图站在最前面,王伯卷起裤腿,露出布满老茧的小腿,手里拿着一把秧苗,熟练地分出三株一束,递给巴图:“记住,间距三寸,插深了不透气,插浅了会浮起来,跟你牧马时要选好草场一个道理。”
巴图点点头,接过秧苗,弯腰插进水里,动作虽然不如王伯快,却格外认真,每一株都按“三寸间距”的标准摆好。插了一会儿,他直起身捶了捶腰,王伯看着他插的秧苗,忍不住打趣:“你这手法,再练几天,快赶上我们汉家老把式了!”
巴图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都是王伯教得好!要是在草原上,我教你套马,保证你也学得快!”
不远处的水田里,突然传来一阵笑声。原来是项羽来了,他脱下了北境都护的铠甲,换上了一身普通的麻布短褂,挽着裤腿跳进水田,泥水瞬间没过了他的脚踝。这个在战场上能横扫千军的猛将,此刻却被手里的几株秧苗难住了——他要么把秧苗插得东倒西歪,要么间距差了一大截,手里的秧苗没插几株,额头上就冒出了汗珠。
“这、这怎么老是歪的?”项羽皱着眉头,看着自己插的秧苗,像一排没站齐的兵士,急得抓了抓头发。
王伯走过去,忍着笑指导他:“项将军,插秧得用巧劲,不是靠蛮力。你看,手指捏住秧苗根部,轻轻往泥里一按就行,您这是把秧苗当敌人砍呢!”
话音刚落,项羽脚下一滑,“噗通”一声坐在了水田里,泥水溅了他一脸一胸,连头发上都挂着泥点。围观的百姓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善意的笑声,连旁边的匈奴牧民都笑得直不起腰。几个孩童提着花环跑过来,不由分说地把花环戴在他沾满泥水的头上,嫩黄色的野花配着他脸上的泥点,格外滑稽。
“将军像个花仙子!”一个扎着小辫的匈奴小女孩仰着小脸,天真地说。
项羽也不生气,抹了把脸上的泥水,露出一口白牙憨笑:“这插秧比打仗难多了!王伯,您可得好好教我,下次我要跟巴图比一比,绝不能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魂越千年:沙丘遗帝再定华夏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