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透过偏殿的菱花窗,落在案上那捧新鲜牡丹花瓣上,晕出一层柔润的光泽。苏合香指尖轻捻一片粉白花瓣,鼻尖萦绕着清甜的花香,心中却在反复斟酌——昨日杨贵妃虽认可了香氛的大致方向,但“前中后调”的理念在盛唐尚无先例,如何将抽象的香气层次,转化为贵妃能直观感知的体验,成了眼下最关键的难题。
“苏娘子,林公公派人送新采的沉香来了。”青禾端着一个紫檀木盒走进殿内,盒中整整齐齐码着数块黑中带紫的沉香,“林公公说,这是岭南进贡的‘奇楠种’,寻常只供皇室使用,特意为您留了最好的品相。”
苏合香打开木盒,一股醇厚的木质香气扑面而来,仔细闻还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意。她取过一块沉香,用指尖摩挲着表面细腻的纹理,心中忽然有了思路:“青禾,你去御花园再取些未完全开放的牡丹花苞来,另外帮我寻些干净的琉璃瓶,越透亮越好。”
青禾应声而去,苏合香则将案上的香料一一分类摆放:除了新到的沉香,还有前日备好的龙脑、琥珀,以及她特意从“合香居”带来的蜂蜡。她记得现代调香时,常通过不同的萃取方式控制香气释放的节奏,或许在盛唐,也能通过原料处理的差异,实现前中后调的层次变化。
不多时,青禾捧着琉璃瓶和牡丹花苞回来。苏合香先将牡丹花瓣与花苞分开,取一半花瓣放入琉璃碗中,加入少量清水,用银杵轻轻捣杵——这是唐代常用的“水渍法”,能提取出牡丹最清新的表层香气,正好作为香氛的前调。
“苏娘子,您这样捣杵,花瓣的香气不会散掉吗?”青禾看着琉璃碗中渐渐渗出的淡粉色花汁,忍不住问道。
“这正是要的效果。”苏合香停下手中的动作,将花汁过滤到琉璃瓶中,“这部分香气最是鲜活,就像春日清晨刚绽放的牡丹,清冽又灵动,适合作为开篇。等会儿我们再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剩下的花瓣,让香气一层一层慢慢透出来。”
说罢,她取来一口小铜锅,放入切碎的沉香与少量蜂蜡,置于小火上慢慢加热。铜锅微微发烫时,沉香的木质香气开始弥漫,她迅速加入剩余的牡丹花瓣,盖上锅盖焖煮——高温能让牡丹的浓郁花香与沉香的醇厚深度融合,形成香氛的中调。
殿内的香气渐渐变得浓郁,却不显得杂乱。青禾站在一旁,看着苏合香有条不紊地忙碌:时而调整火候,时而俯身细嗅,指尖在各种香料间灵活穿梭,仿佛在编织一张无形的香气网。她忽然觉得,苏娘子调香的模样,比御花园的牡丹还要动人。
待铜锅中的混合物熬成浓稠的香膏,苏合香将其倒入琉璃瓶中,又取来一小块琥珀,用小刀细细刮成粉末,撒在香膏表面。“琥珀的香气最是绵长,需要时间慢慢释放,正好作为后调。”她解释道,“等香膏冷却后,琥珀的甜香会一点点渗出来,与前调的清新、中调的浓郁呼应,就像一场完整的春日牡丹宴,有始有终,余味无穷。”
青禾听得连连点头,刚想开口夸赞,殿外忽然传来春桃的声音:“苏娘子,贵妃娘娘请您去沉香亭,说是想看看香氛的进展。”
苏合香心中一紧,连忙将调好的香膏装入锦盒,又取了之前准备的五种样品,跟着春桃前往沉香亭。路上,她反复梳理着要向杨贵妃说明的思路,生怕“前中后调”的概念太过抽象,让贵妃难以理解。
沉香亭外,牡丹开得正盛,杨贵妃正坐在亭中赏花,见苏合香前来,笑着招手:“合香,快过来让本宫瞧瞧,你这几日都琢磨出了什么好东西。”
苏合香走上前,将锦盒打开,取出装有新调香膏的琉璃瓶:“娘娘,民女这几日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牡丹与沉香,做出了一款新的香氛,想请娘娘品鉴。”
杨贵妃接过琉璃瓶,放在鼻尖轻嗅,眼中先是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露出疑惑:“这香气初闻清新,细闻又有沉香的醇厚,倒比之前的样品更有层次。只是……为何本宫总觉得,这香气还在变?”
苏合香心中一喜,连忙解释:“娘娘明鉴,民女正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香氛的香气有不同的变化。您初闻时感受到的清新,是牡丹花瓣用水渍法提取的‘前调’,就像刚入园时看到的初绽牡丹;随后闻到的沉香与牡丹的融合,是用温火熬煮出的‘中调’,好比满园牡丹盛放的盛景;再过片刻,您或许还能闻到一丝琥珀的甜香,那是‘后调’,就像赏花过后,留在衣袖上的余韵。”
为了让杨贵妃更直观地理解,苏合香又将之前的五种样品一一取出:“这五种样品,或是只有清新,或是只有浓郁,都少了些变化。而这款新香,民女想让它像一场完整的赏花宴,从初见到盛景,再到余韵,每一刻都有不同的惊喜。”
杨贵妃听得眼睛发亮,再次拿起琉璃瓶细嗅,这次她特意放慢了速度,果然如苏合香所说,香气从清新到浓郁,再到绵长的甜香,层层递进,妙不可言。“好!好一个‘前中后调’!”她忍不住赞叹,“本宫活了这么大,还是第一次闻到如此有心思的香氛。合香,你真是个奇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长安香事:调香师的盛唐浮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