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六年八月三日,凌晨四点。
暴雨在黎明前终于渐渐停歇,转为淅淅沥沥的冰冷雨丝。天地间弥漫着浓重的水汽和一股混合了硝烟、泥泞与……血腥的复杂气味。永定河前线那场短暂而惨烈的夜间反击战已经结束,但战斗留下的创伤,却如同这阴冷的晨雾,笼罩在每个人的心头。
八十八军前敌指挥部里,灯火通明,但气氛压抑。何志远坐在办公桌后,面前摊开着刚刚送来的、墨迹未干的详细战报。他逐字逐句地看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嗒嗒声。窗外,天色微熹,呈现出一种病态的鱼肚白。
参谋长周卫国站在一旁,脸色凝重地补充着报告之外的细节:“军座,初步统计确认了。昨夜日军偷袭部队,确系其第五师团第21联队下属的精锐‘夜袭大队’,指挥官是少佐山口次郎。此次偷袭,我军三号哨位九名弟兄……无一生还。其中,机枪班副射手李二狗,年仅十八岁,湖南湘阴人,入伍刚满半年……他在发现敌情时,用机枪扫射报警,吸引了日军大部分火力,身中数弹……牺牲得很英勇。”
何志远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那个在雨夜中问他“怕不怕”的稚嫩面孔,那件他亲手披上去的雨衣……如今,都化作了冰冷的数字和“英勇”二字。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喉头的哽咽,声音沙哑地问:“敌人的损失呢?”
“据反击部队报告和战场清点,共发现日军尸体六十八具,其中包含一名大尉中队长。缴获完整的三八式步枪四十五支,歪把子轻机枪两挺,还有部分手枪、指挥刀和夜袭装备。俘虏的三名重伤员在送医途中死亡。从装备和尸体上的标识看,这确实是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突击部队。”周卫国顿了顿,声音低沉下去,“另外……在我们夺回的阵地上,发现了……发现了部分……残缺的遗体,是之前哨位弟兄的……鬼子为了泄愤……”
“够了!”何志远猛地抬手制止,胸口剧烈起伏。他不需要知道那些更残酷的细节,那只会让他心中的怒火和杀意更加难以控制。他沉默良久,才缓缓开口,声音冰冷如铁:“将所有殉国将士的姓名、籍贯、部队番号,详细造册。遗体……尽量找齐,妥善清洗、收敛,单独安葬,立碑。抚恤金,按最高标准发放,派人送到他们家人手中。特别是李二狗……他家里还有什么人?”
“回军座,档案显示,他父母早亡,只有一个姐姐嫁到了外地……”
何志远沉默了一下:“找到他姐姐,抚恤金加倍。以后,他家乡若再有子弟参军,优先照顾。” 这是他能为这个年轻生命做的,微不足道的一点补偿。
“是!”周卫国肃然记录。
“鬼子那边,有什么动静?”何志远转移了话题,他需要从这种悲愤的情绪中抽离出来。
“暂时没有大规模异动。吃了这个大亏,尤其是损失了一支精锐夜袭队,香月清司恐怕正在暴跳如雷,重新评估我们的夜间防御能力。但根据截获的零星电文分析,他们很可能将报复手段转向更猛烈的炮击和空袭。”
“预料之中。”何志远点点头,“命令各部,抓紧时间抢修工事,补充弹药,尤其是防空和防炮准备。阵亡将士的缺额,从预备队中优先补充。士气……要加强引导,既要让弟兄们记住这笔血债,又不能被仇恨冲昏头脑。”
“明白!”
天色渐亮,何志远处理完手头最紧急的军务,感到一阵深入骨髓的疲惫。 但他没有休息,而是对陈明说:“备车,去医院。” 他需要去看看伤员,也需要……去见一个人。那个在雨夜中给他带来一丝温暖和牵挂的人。
嵩祝寺野战医院在黎明中显得格外忙碌和拥挤。院子里临时搭起了更多的雨棚,下面躺满了等待救治的伤员。呻吟声、医护人员急促的脚步声、器械碰撞声不绝于耳。消毒水的气味更加浓烈,几乎盖过了雨后的清新。
何志远没有惊动太多人,直接走向手术区。远远地,他就看到了苏青瑶的身影。她正和另外两名护士一起,将一名刚刚做完手术、还处于昏迷中的重伤员从手术室里推出来。她的护士服上沾着点点血迹,脸上带着彻夜未眠的憔悴和疲惫,但眼神却依然专注而坚定,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担架的角度,生怕颠簸到伤员。
何志远静静地站在走廊拐角处,没有上前打扰。他看着苏青瑶和同事们将伤员平稳地抬到临时病床上,细心地盖上被子,又检查了输液管和引流袋。她的动作熟练而轻柔,仿佛对待一件易碎的珍宝。
直到伤员安置妥当,苏青瑶才直起身,轻轻捶了捶酸痛的腰背,下意识地抬头,正好看到了角落里的何志远。她愣了一下,随即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惊喜和担忧,快步走了过来。
“军座?您……您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您的伤……”她的声音带着疲惫的沙哑,目光关切地落在他昨天包扎过的手臂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抗战:从1937开始当军长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