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玛丽成了“轻折柳”的常客。每天早上,她跟着樊赟学缠花、跟着倾喃拍非遗视频;下午就去柳岸里的巷子里逛,跟张叔学做热干面的调料,跟李爷爷学写毛笔字,还跟着陈爷爷编了个小小的竹编篮。“柳岸里就像家一样,”玛丽坐在后院凉棚下,喝着桂花茶说,“这里的人都很热情,手艺也很温暖,我不想走了。”
凰慕听了,眼睛一亮:“那你可以留下来,咱们一起开‘中法手工工坊’!一边教中国朋友做法式刺绣,一边教法国朋友做中国非遗,让更多人感受两国文化的美。”玛丽当即就答应了,当天就给里昂的家人打了电话,说要在锦川多待些日子,把中国手艺学扎实。
为了筹备“中法手工工坊”,三人陪着玛丽去选场地——就在非遗驿站旁边,是间带小院子的老房子。樊赟在院子里种了薰衣草和桂花,说要“把普罗旺斯和锦川的春天都种在这里”;倾喃则把房子里的墙面刷成浅米色,挂上当红的汉服和法式刺绣作品;凰慕则设计了工坊的课程表,每周开设“缠花刺绣融合课”“染布藤编体验课”,还打算邀请法国和中国的匠人来做客座老师。
工坊试营业那天,巷里的居民都来捧场。玛丽教大家做法式刺绣书签,樊赟在旁边帮忙加缠花装饰,两人合作的作品很快就被抢空。有位阿姨拿着刚做好的书签,笑着说:“既有法国的浪漫,又有中国的雅致,太好看了!”玛丽看着满屋子的人,心里满是感动:“谢谢你们,让我在这里找到了新的方向。”
秋风吹过院子,薰衣草和桂花的香气混在一起,格外好闻。三人坐在工坊的窗边,看着玛丽和客人聊天的身影,凰慕在笔记本上写下:“秋天的相遇,是为了让手艺有更多可能。”樊赟和倾喃相视一笑,柳岸里的秋天,因为这场跨越国界的缘分,变得格外温柔,而“轻折柳”的故事,也在这温柔里,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
锦川市的冬天,冷得总让人想躲在暖炉旁。“轻折柳”工作室的暖炉里,炭火正旺,樊赟煮了锅桂圆红枣茶,香气飘满了整个屋子。玛丽正坐在炉边,跟着樊赟学做“冬日暖绒缠花”,手指捏着掺了羊毛的彩线,慢慢绕出梅花的形状;倾喃则在整理“中法手工工坊”的课程反馈,忽然听见门口的风铃响了——是福利院的王院长,手里拎着个布包,头发上还沾着雪粒。
“孩子们听说玛丽老师在,特意做了些手工送过来,”王院长打开布包,里面全是孩子们的作品:有朵朵用彩纸折的汉服小人,每个小人都穿着缀满缠花的裙子;有小男孩编的竹编小灯笼,里面还放着个小小的LED灯,点亮后像颗小太阳;还有个孩子用蜡笔画了幅“冬日工坊图”,画里的四人围着暖炉煮茶,旁边还趴着只流浪猫。“还有个事想麻烦你们,”王院长笑着补充,“福利院要办‘冬日暖心会’,想请你们和玛丽老师一起,教孩子们做‘中法融合’的手工,再给他们讲讲法国的冬天故事。”
四人当即就应了下来。凰慕连夜设计了“冬日手工课”的流程:先教孩子们用羊毛和彩线做“梅花薰衣草缠花”,再用玛丽带来的法国藤条,编小小的暖手篮;樊赟则准备了材料包,里面装着剪好的羊毛、彩线和藤条,还特意做了几个样品,方便孩子们参考;倾喃和玛丽则一起整理法国冬天的故事,玛丽还带来了家里的照片,给孩子们看法国的雪景和圣诞市场。
暖心会当天,福利院的活动室被装点得格外温馨。孩子们围坐在桌子旁,手里拿着材料包,眼睛亮晶晶地看着玛丽。“咱们先把藤条弯成圆形,再用彩线绕紧,”玛丽边演示边用中文解释,虽然发音有些生涩,却格外认真。有个小女孩的藤条总缠不好,玛丽耐心地帮她调整,还教她用法语说“加油”,小女孩跟着念,引得大家都笑了。
手工课结束后,玛丽给孩子们讲法国的冬天故事。当讲到“法国孩子会在圣诞夜挂袜子,期待圣诞老人送礼物”时,孩子们都好奇地睁大眼睛,纷纷举手说自己的新年愿望。倾喃趁机拿出准备好的“心愿卡”,让孩子们把愿望写在上面,再挂在活动室的圣诞树上(玛丽特意从法国带来的)。朵朵写下“想和姐姐们、玛丽老师一起过春天”,还画了朵小小的梅花,看得大家心里暖暖的。
暖心会快结束时,孩子们拉着四人的手,唱起了自己编的儿歌:“穿汉服,做手工,冬天暖,心里甜……”王院长看着眼前的场景,眼眶有些发红:“谢谢你们,孩子们从来没这么开心过。”玛丽笑着说:“我也很开心,这是我在锦川过的最温暖的冬天。”
离开福利院时,雪还在下,可四人的心里却暖融融的。倾喃把孩子们送的画挂在工作室的墙上,和之前的照片排在一起,笑着说:“这个冬天,又多了段温暖的回忆。”凰慕点点头,在笔记本上写下:“冬天的温暖,是为了春天更好的相遇。”樊赟和玛丽则继续坐在暖炉旁,做着“冬日暖绒缠花”,线团上的香气混着暖炉的热气,在工作室里散开,仿佛在诉说着,这里的故事,还在继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