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墨蹲在染缸旁,看着布料慢慢变色,眼里满是专注:“以前总觉得染布是按配方来,现在才知道,还要看花的新鲜度、水温,这都是老手艺里的门道。”玛丽则在旁边教苏晓绣绒线梅花,手指捏着粗绒线,一针一线绣出饱满的花瓣:“法式刺绣讲究立体感,你们中国的缠花也注重形态,其实是相通的。”
有天下午,学生们提议做“师徒合作福袋”——每人做一件手作,放进福袋里,等到成果展时交换。周子墨染了块腊梅纹布,裁成小方巾;小林编了个迷你竹编福袋;苏晓绣了块绒线梅花绣片;樊赟用缠花做了个腊梅发簪;玛丽则缝了个法式刺绣小香囊;倾喃和凰慕一起,在每个福袋上贴了张手写的福字,是李爷爷教她们写的。
成果展举办那天,职业技术学院的展厅里挂满了师徒合作的作品。最显眼的是面“新年手作墙”——墙上挂着腊梅染的桌布、藤编缠花的灯笼、法式刺绣的中国结,每一件都透着两国手艺的融合之美。不少家长和市民来参观,有位阿姨指着腊梅发簪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既有花的灵动,又不娇气。”樊赟笑着解释:“用的是蚕丝线,还加了点腊梅花汁泡过,既好看又有香味。”
展会上,师徒们还设置了“体验区”。孩子们围着玛丽学绣简易绒线花;大人们跟着陈爷爷学编竹编小挂件;周子墨则教大家染小块的腊梅纹布,展厅里满是欢声笑语。李老师看着眼前的场景,笑着对三人说:“你们不仅带会了学生手艺,还让更多人爱上了非遗,这才是‘师徒结对’的意义。”
展会结束后,师徒们交换了福袋。周子墨拿到樊赟的腊梅发簪,高兴地说:“要把它送给妈妈,让她也感受下非遗的美。”玛丽拿到小林的竹编福袋,小心翼翼地放进包里:“要带回法国,给家人看看中国竹编的精致。”凰慕看着大家的笑脸,在笔记本上写下:“腊梅开时,师徒结缘,手艺传承,温暖岁岁。”
离开学校时,夕阳正落在腊梅树上,给花瓣镀上了层金边。樊赟忽然说:“明年咱们可以把‘师徒结对’做成长期项目,每个季节都带学生做应季手作,春天做花簪,夏天做染布,秋天做桂花绣,冬天做腊梅挂饰。”玛丽和倾喃都点头,风带着腊梅的冷香吹过,仿佛在应和着这个关于传承的约定。
锦川市的小年这天,柳岸里的年味越来越浓。巷口的张叔贴了春联,红底黑字的“福”字贴在小吃铺的门上;王婶带着邻居们炸年货,麻花和馓子的香味飘满了巷;“轻折柳”工作室的门口,樊赟挂了串自己做的缠花灯笼,红的、金的、粉的,风一吹就晃出细碎的光。
玛丽第一次在中国过小年,好奇地跟着倾喃逛巷里的年货摊。看到卖糖瓜的摊位,她指着金黄的糖瓜问:“这是什么?看起来像蜂蜜做的。”倾喃笑着解释:“这是糖瓜,小年要吃的,黏黏的,象征着把灶王爷的嘴黏住,让他上天多说好听的。”玛丽尝了一小块,甜得眯起眼睛:“比法国的焦糖布丁还甜!”
回到工作室,三人正忙着准备“小年手作活动”——要教巷里的孩子们做“缠花福字”和“迷你汉服挂饰”。樊赟把提前剪好的红色卡纸分给孩子们,教他们用金线缠出“福”字的轮廓;倾喃则准备了迷你汉服的纸样,让孩子们用彩笔涂颜色,再贴在挂绳上;玛丽则在旁边,教孩子们用绒线绣简单的雪花图案,点缀在挂饰上。
有个叫乐乐的小男孩,缠“福”字时总把线绕错,急得快哭了。樊赟蹲下来,握着他的手慢慢绕:“咱们跟着线的痕迹走,就像走小路一样,慢慢走就不会错了。”乐乐跟着做,终于缠出个歪歪扭扭的“福”字,举着向玛丽炫耀:“你看!我做的福字!”玛丽笑着竖起大拇指,用刚学会的中文说:“真棒!比我的雪花还好看。”
活动快结束时,张叔推着小吃车来送年货,给每个孩子递了根麻花,还给四人端来碗甜粥:“小年要喝甜粥,来年日子甜甜蜜蜜。”孩子们捧着麻花和自己做的挂饰,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工作室里还留着糖瓜和甜粥的香味。
玛丽看着满桌的手作,忽然说:“我想给法国的家人寄些小年礼物,让他们也感受下中国的年味。”倾喃当即就帮她整理——有樊赟做的缠花福字挂饰,有陈爷爷编的竹编小年灯笼,还有张叔炸的麻花(特意用真空包装好)。玛丽还在每个礼物上贴了张小纸条,用中法双语写着“小年快乐”,字里行间满是心意。
晚上,四人坐在暖炉旁,包小年要吃的饺子。樊赟教玛丽擀饺子皮,一开始玛丽擀的皮不是太厚就是太薄,引得大家笑个不停,但她学得认真,很快就掌握了技巧。倾喃调了两种馅,一种是白菜猪肉馅,一种是香菇鸡肉馅,还在饺子里包了几枚硬币,说谁吃到谁来年有好运。
饺子煮好后,四人围着桌子吃饺子。玛丽第一口就吃到了硬币,高兴得举着硬币给大家看:“我有好运啦!”樊赟笑着说:“这是小年的祝福,来年咱们的手工坊会更热闹。”凰慕则拿出手机,和法国的苏菲视频,让她看桌上的饺子和小年装饰,苏菲羡慕地说:“明年我也要来锦川过小年,跟你们一起做手作、吃饺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