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柳岸里,蝉鸣聒噪,巷口的老槐树撑起浓密绿荫,“轻折柳”工作室里,樊赟正带着学徒给基层干部婚礼的剩余配饰收尾,浅棕色的粗棉布上,刚绣好的“民生纹样”还沾着丝线的余温。突然,工作室的门铃被急促地按响,门一开,街道幼儿园的王老师和街道办的李主任就闯了进来,两人额头渗着汗,脸色焦急。
“樊老师,救救急!”王老师攥着樊赟的手,声音发颤,“明天就是幼儿园的‘六一’汇演,孩子们跳《端午采青》的舞蹈服和艾草道具,卡在外地物流站了,今天肯定到不了!三十个孩子等着上台,我们实在没办法了……”李主任也跟着补充:“街道办帮着联系了好几家服装店,都没有合适的童装,想起你们工作室有汉服和非遗手作,能不能帮忙改改,救救场?”
樊赟停下手里的活,立刻让倾喃把工作室的童装汉服都搬出来——有之前非遗进校园活动剩下的浅碧色襦裙、浅粉色短褙子,还有些迷你版的缠花配饰。“《端午采青》讲的是孩子们采艾草、挂香囊的故事,”樊赟快速翻看汉服,心里有了思路,“咱们用现有的浅绿、浅碧色汉服当底,再用艾草纹样的布片、缠花香囊做装饰,肯定能符合主题!”
凰慕当即联系了阿依和沙玛阿支,让她们加急送些苗绣艾草片和玉米叶编织的迷你香囊;倾喃则找出之前做非遗手作剩下的黄色、绿色丝线,还有晒干的艾草叶,准备给汉服加绣端午元素;樊赟则带着学徒,开始给汉服改尺寸——孩子们的身高参差不齐,有的襦裙太长,需要剪短裙摆;有的褙子太宽,需要收窄袖口,剪刀和针线在她手里翻飞,很快就改好了第一件。
王老师看着改好的汉服,眼里泛起光:“这件浅碧色襦裙,加上艾草缠花,真像孩子们采青时穿的衣服!”樊赟笑着说:“咱们再在每个孩子的腰间系个玉米叶香囊,里面装晒干的艾草,既能当道具,又有端午的味道。”说话间,阿依和沙玛阿支就带着绣片和香囊赶来了,阿依手里还拿着苗绣的小荷包:“这些荷包绣了粽子纹样,给孩子们挂在脖子上,更热闹!”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工作室变成了“临时工坊”——樊赟和学徒改汉服尺寸,倾喃和王老师给汉服缝艾草绣片,凰慕和沙玛阿支给孩子们配香囊、荷包,李主任则帮忙统计每个孩子的尺码,街道办还派了志愿者来帮忙,大家分工明确,忙得热火朝天。有个学徒不小心把丝线弄乱了,王老师连忙帮忙整理,笑着说:“以前只觉得汉服好看,今天才知道,每件汉服背后都这么多功夫。”
直到深夜,三十套“端午主题”儿童汉服终于准备就绪——浅碧色襦裙配浅绿褙子,裙摆缝着苗绣艾草片,腰间系着玉米叶香囊,脖子上挂着粽子纹样荷包,有的还在发间别了迷你艾草缠花,既符合《端午采青》的主题,又满是非遗的巧思。王老师和李主任捧着汉服,连连道谢:“真是太谢谢你们了,不然孩子们明天就上不了台了!”樊赟摆摆手:“都是为了孩子,应该的。”
第二天一早,樊赟和倾喃还特意去了幼儿园,帮孩子们穿汉服、做造型。孩子们穿上新汉服,在镜子前转着圈,兴奋地喊:“我的衣服上有粽子!”“我的香囊好香!”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樊赟心里暖暖的——她没想到,这次临时帮忙,会给工作室带来新的转机。
幼儿园汇演当天,市文化中心的礼堂里坐满了家长。当《端午采青》的音乐响起,三十个穿着“非遗汉服”的孩子走上舞台,浅碧色的裙摆随着舞步晃动,艾草绣片、粽子荷包在灯光下格外显眼,台下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坐在观众席的,还有市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张敏——她也是幼儿园孩子的家长,原本是来拍自己孩子的,却被舞台上的汉服吸引了。演出结束后,她特意找到王老师,打听汉服的来历。当得知这些汉服是“轻折柳”工作室连夜修改的,还融入了苗绣、玉米叶编织等非遗元素时,张敏立刻来了兴趣:“这么有意义的事,得让更多人知道!”
张敏当即就去了“轻折柳”工作室,采访了樊赟等人,还拍了工作室里的非遗手作和修改汉服的过程。当天晚上,她就写了篇题为《非遗汉服救场幼儿园汇演,柳岸里工作室显匠心》的报道,发布在市融媒体中心的新闻平台上,还附上了孩子们穿汉服演出的照片和工作室的采访视频。
没想到,这篇报道很快就火了——短短几个小时,阅读量就突破了十万,评论区里满是好评:“原来非遗还能这么贴近孩子!”“这样的汉服太有意义了,想给我家孩子也做一套!”“‘轻折柳’工作室太厉害了,临时救场还这么用心!”还有不少家长在评论区问工作室的地址,想给孩子定制非遗汉服;甚至有其他幼儿园和学校联系过来,想合作非遗主题的演出服装。
第二天一早,工作室的电话就响个不停——有位家长想给孩子定制生日汉服,希望融入孩子喜欢的兔子纹样;有个小学想给毕业典礼准备汉服,要体现“成长”的主题;还有家儿童摄影机构,想和工作室合作,推出非遗汉服写真套餐。樊赟和倾喃忙着接电话、记需求,凰慕则在整理这些新订单,笑着说:“真没想到,这次临时帮忙,还为工作室开辟了新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轻折柳汉服妆造工作室!三女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