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五十年春的山西吕梁,寒风还没褪尽,山路上的积雪刚化,泥泞裹着碎石,让趔趄前行的赵栓柱深一脚浅一脚。他怀里揣着仅有的 0.8 两银子 —— 这是家里 5 亩地去年卖玉米的全部收入,今天要去县衙缴摊丁银,按规矩,5 亩地得缴 0.5 两,缴完剩下的 0.3 两,连给儿子买件冬衣的钱都不够。
“爹,俺不冷。” 儿子小石头拽着赵栓柱的衣角,冻得通红的小手缩在袖子里,指甲缝里还沾着泥。赵栓柱心里一酸,别过脸不敢看儿子 —— 小石头的棉衣还是前年做的,现在短得露脚踝,手背上的冻疮裂了口,渗着血珠。
到了县衙门口,排队缴税的农户排了半条街,大多愁眉苦脸。王大娘排在前面,手里攥着个布包,打开是一只老母鸡 —— 这是她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3 亩石缝地要缴 0.3 两,她没钱,只能拿鸡抵税。
“凭啥都是地,俺们山区的地就得和平原一样缴税?” 有人忍不住抱怨,“俺家那地,全是石头,亩产才 200 斤,平原的地亩产 600 斤,缴一样的税,这不是逼死人吗?”
这话像点了炮仗,农户们纷纷附和。正在这时,山西巡抚哈庆生的轿子路过,听到议论,掀开轿帘冷声道:“摊丁入亩是朝廷新政,岂能因你们山区就改?缴不起税,是你们自己不会种地,再敢抱怨,按抗税处置!”
农户们吓得不敢作声,赵栓柱攥紧怀里的银子,指甲掐进了肉里 —— 他想起去年秋天,瑞祥号吕梁分铺的掌柜说 “江大人在京城推新政,是为百姓好”,可现在,这 “好新政” 却要让他卖粮缴税,儿子连件暖衣都穿不上。
瑞祥号吕梁分铺的掌柜,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当晚,他就写了封加急密报,连同 87 封农户的 “缴税难” 意见书,一起发往京城 —— 密报里写着 “吕梁山区丁银收缴率仅 40%,30% 农户卖粮缴税,冬春恐断粮;哈庆生巡抚不仅不体察,还威胁农户,恐生民怨”。
御书房里,胤禛看着密报,眉头拧成了疙瘩。哈庆生也递了奏报,说 “摊丁入亩一刀切,不顾山区实际,是新政僵化,请恢复按人缴税旧制”,还拉了 5 名地方官附议。
“皇上,哈庆生是故意夸大问题,想借机停新政!” 户部侍郎赵大人急道,“摊丁入亩在平原推行得好好的,山东章丘的缴税率都到 95% 了,只是山区执行没因地制宜。”
“可山区百姓确实缴不起税,总不能不管吧?” 胤禛叹了口气,目光落在江兰身上,“兰丫头,你有什么法子,能既保住新政,又不让百姓受苦?”
江兰上前一步,手里捧着一份 “新政纠错方案”:“皇上,问题不在新政本身,在缺‘百姓能说话、政策能调整’的渠道。臣请在全国州县设‘新政反馈处’,让农户能提意见,我们按月汇总,及时纠错 —— 就像衣服不合身要改,政策不合百姓需求,也得改。”
胤禛眼睛一亮:“这法子好!可反馈处怎么设,才能不让意见石沉大海?”
“依托瑞祥号、兰馨学院和乡约所,建‘三级反馈网’。” 江兰详细解释,“农户能找乡约提意见,也能去瑞祥号投反馈箱;算术生每月汇总,报州县反馈处;再由瑞祥号漕运送京城,臣牵头梳理,呈皇上定夺。”
胤禛当即准了。三日后,江家上下就忙了起来。江老实带着瑞祥号的木工,赶制 “双锁反馈箱”—— 箱体用结实的榆木,刻着 “新政反馈” 四个大字,配两把黄铜钥匙,一把给算术生,一把给乡约,得两人同开,防止有人篡改意见书。江老实还特意在箱底刻了编号,每只箱子对应一个州县,方便管理。
大宝则给全国 200 家瑞祥号分铺发了通知,让每个分铺腾出一间房做 “新政反馈处”,配齐笔墨纸砚 —— 农户不识字的,算术生可以代笔;还得准备 “反馈登记册”,按 “日期、编号、姓名、住址、问题、处理进度” 记录,这本册子要每月报州县核查。
丫蛋编了《反馈处操作手册》,教算术生怎么引导农户提意见:“别问‘你有什么意见’,要问‘你觉得缴税和去年比,哪方面不方便?’‘你希望政策怎么改?’,把模糊的抱怨,变成具体的建议。” 她还特意加了 “回访须知”:“对提意见的农户,每月要上门回访一次,看看问题解决了没。”
江石头则调了 40 名京营士兵,每季度抽查 30 个州县的反馈处 —— 查 “反馈登记册” 是不是真的,有没有地方官压着意见不上报;查反馈箱是不是按时开箱,有没有锁坏了没人修的情况。
吕梁的 “新政反馈处”,就在瑞祥号分铺里。算术生张生是兰馨学院的毕业生,刚到吕梁没几天,就遇到了来投意见的赵栓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