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春桃便推开房门,来到冯渊的身边,轻声唤道:“公子,该起床了。”
冯渊缓缓睁开眼睛,伸了个懒腰坐起身来。
红杏紧随其后端着铜盆走了进来,身后的香菱则捧着崭新的书生长袍,放在一旁的衣架上。
梳洗完毕后,留下春桃整理床铺,冯渊来到前厅用膳。桌案上早已摆好了小米粥和几样清爽的小菜,春桃在一旁为他盛粥,香菱则贴心的为他夹菜。
用完早膳,开始整理物品,冯渊将昨日准备好的笔墨纸砚等考试必备用品放入一个竹篮中。
红杏也将昨晚准备好的干粮和水壶放入竹篮,接着在篮子上盖上一块笼布,以阻灰尘。
车夫马六天还没亮就起身喂马,套好车辕,将马车停放在府邸门口。见冯渊走出大门,马六连忙恭敬的为冯渊掀开车帘。
冯渊在众人的目送下,向金陵城的考场驰去。
一路上马车行驶平稳,但越接近考场,路上的行人就越多。
金陵作为这一带的郡城中心,每逢院试都会吸引方圆数百里的读书人前来应考。街道两旁挤满了前来送考的家人仆役,还有沿街叫卖早点的小贩。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热烈的气氛。
马车在考场附近停下,冯渊跳下车来,只见考场大门前集聚着大量的考生,等待进入。他们一个个身着青衣,头戴方巾,书生打扮,神情凝重,手里还提着一个装有考试用具和食物的提篮。
冯渊接过马六递来的竹篮,挥手告别,迈步走向人群。他跟随着其他考生的脚步,缓缓向考场大门移动。
考场大门口设有多道关卡,十几名衙役身着官服,手持长棍维持秩序。
他们神情严肃,不时的大声呼喝着要求考生排队。每个考生都要出示考试证明,那是一张盖有官印的纸张,上面详细记录着考生的姓名、籍贯和座位号等信息。衙役们仔细核对每一份证明,生怕出现差错。
接下来是更加严格的搜身检查,衙役们打开每个考生的提篮,逐一检查其中的物品。只允许携带笔墨砚台,食物和水等必须品。若是查出违禁物品,将立即取消考试资格。
经过层层检查,冯渊终于被放行进入考场。考场内部是一排排整齐的小屋,每间屋子只有三四平方米大小,仅能容纳一人。
冯渊在一排排小屋间穿行,终于在考场的中部区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那是一间编号为“地字二十七号”的小屋。
小屋内设施简陋,只有一张小桌、一把木椅和一只马桶。
冯渊刚一跨进门槛,一名衙役便将房门从外面锁上,防止人员随意走动。门的上部开着一扇窗户,能够透进光线,照亮房间。
在接下来的两天时间里,冯渊将独自一人待在这个小屋里,与世隔绝,直到考试结束才能离开。
不久之后,考场内响起了铜锣声,那是主考官到来的信号。不久之后,传来衙役们的细碎的脚步声,分发试卷开始了。
在等待了一盏茶的时间后,终于有一名衙差从窗外,递进了一份竹纸试卷。
在冯渊的印象中,古代科考应该是一张较大的试卷,然而事实上,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份考卷居然多达四张,被装订成册,上面用工整的楷书印着封面和考题。
冯渊展开试卷,快速的浏览了一遍,心中稍安,因为只是秀才考试,所以试题难度适中,并没有出现过于偏僻或刁钻的题目。
他平复了一下心情,提笔蘸墨,开始认真的筹思答题。
时间飞逝,转眼两天的时间就过去了,他也终于完成了所有的考卷试题,感到浑身疲惫。
他轻敲房门,招来衙差,表示自己要交卷。很快衙差打开房门,示意冯渊跟着他走。
冯渊右手小心的拿着答好的试卷,左手提着竹篮,走出了那间困了他两天的小屋。
他跟着衙差,来到主考官面前,看到桌案上已经堆放着厚厚一摞试卷,那些都是其他考生提前交上来的答卷。
主考官是一位四五十岁的老者,他接过冯渊的试卷,用犀利的目光快速扫视了几眼,然后面无表情的将试卷放在那一摞试卷的最上面。随即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离开了。
在衙役的监视下,冯渊缓步走出了考场大门。
阳光刺眼,让他不禁眯起了眼睛。回想起这场考试,他虽然已经尽了全力,但对于最终的结果,他并没有完全的把握。毕竟他的智力提升时间太短,这种临阵磨枪的做法终究有些仓促。
更何况他现在的智力值只有78,虽然在普通人中算是不错,但在这些从小就饱读诗书的学子中间,实在算不上出类拔萃。但若只是拿到一个秀才的名额,也未必没有可能。
考试结束,冯渊的心情也顿时放松了下来,超负荷的工作,让他感到现在说不出的疲惫,很想找个地方睡一觉。
当他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冯府时,红日早已落山,天空被浓重的夜色笼罩,只有漫天的繁星残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穿越红楼收金钗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穿越红楼收金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