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的战略迅速展开。胥臣领命,率一支精心挑选的快速部队,偃旗息鼓,却故意留下一些痕迹,让楚军斥候察觉到一支晋军正脱离主力,向西南方向运动,其意图直指楚国本土。
与此同时,先轸率晋国主力南下,与郑国军队、前来支援的宋国军队会师,在郑国南部边境构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深沟高垒,摆出持久防御的架势。
楚军主力在楚成王和令尹子文的率领下,已兵临陈国城下,正准备攻城略地。然而,接连传来的消息让楚王坐立不安:先是晋军主力并未如预料般仓促来援,反而稳守待机;更令他心惊的是,不断有斥候回报,发现一支晋军精锐似有迂回南下、直扑楚境之意!
“晋人安敢如此!”楚成王又惊又怒。郢都是他的根本,万一有失,后果不堪设想。
令尹子文也面色凝重:“先轸用兵,诡诈莫测。此计甚毒!我军悬师在外,若国都被扰,军心顷刻瓦解。大王,不可不防!”
恰在此时,发生了一件看似偶然却影响深远的事情。郑国一位名叫弦高的爱国商人,正赶着牛群前往周地贩售,途中偶然发现了楚军前哨。他机智地判断出楚军意图,急中生智,一面派人火速回国报警,一面自称是郑国使者,带着准备好的牛群和酒食,前往楚军大营“犒劳”楚师。
弦高见到楚王,不卑不亢地说道:“寡君闻大王亲率大军行经敝邑边境,特派外臣前来犒劳大军。敝邑虽小,然为大王之军备好了一日之给养,若大军停留,则可供应后续;若即行,则愿为大军守夜护卫。”(注:此情节化用自“弦高犒师”的典故,时间线上略有调整以契合剧情)
弦高此举,本意在拖延时间并示警。但在本就疑窦丛生的楚王听来,却有了另一层意味:郑国不仅已知我军到来,而且已做好准备,甚至可能已与晋军达成默契!这更印证了晋军可能迂回袭楚的阴谋!
楚成王与子文商议良久,认为此时前进,前有坚城深垒,侧翼有晋军威胁,老家还可能被掏,风险极大。最终,楚王不得不忍痛下令:放弃攻打陈、蔡,全军火速撤退,回防本土!
楚军浩浩荡荡而来,却因晋军的战略威慑和一场意外的“犒师”,未取得任何实质性战果,便草草收场,黯然南归。
楚军撤退的消息传回,晋国上下松了一口气,继而爆发出欢呼。又一次,未经历大规模血战,便逼退了强敌。
晋襄公对先轸更是敬佩有加:“将军妙算,寡人不及也!”
先轸却并无喜色,只是平静道:“此仅暂退楚军,未伤其筋骨。楚王经此一事,仇恨愈深。下次再来,必是倾国之力,准备更为充分。我与楚之决战,终究不可避免。”
狐偃颔首:“先轸所言极是。然此战,我晋国向天下展示了,即便先君不在,我仍有能力慑服强楚,维护盟邦。霸业之基,得以巩固。当下之要,仍是内修国政,外结诸侯,积攒力量,以备将来之大战。”
楚焰再燃,却似乎被一场无形的风吹熄。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并非终结。南方的巨兽只是暂时缩回了巢穴,舔舐着骄傲受挫的伤口,等待着下一次,更猛烈扑击的时刻。晋楚争霸的漫长史诗,刚刚翻过又一页,下一页的标题,或许将是真正的决战。中原的天空,战云虽暂时散去,却依然沉重。
喜欢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