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越国,越王允常敏锐地察觉到了吴国的变化。吴楚边境的摩擦,伍子胥的积极活动,都表明吴国正在积蓄力量。允常知道,越国不能再仅仅被动等待。
“吴人寻访兵法大家,意图不言而喻。”允常对心腹重臣道,“我越人亦需有自己的‘兵锋’!传令下去,挑选族中最机敏勇敢的少年,由精通水战、山林战的老师傅悉心教导,不仅要习武,更要学习战阵变化、谋略算计。我越国之剑,当更加锋利,且要藏在鞘中,不出则已,一出必杀!”
他加强了对吴国的监视,尤其是沿海水域和边境隘口。同时,继续以低姿态向吴国进贡,甚至主动提出增加贡品数量,以麻痹吴王阖闾。越国的蛰伏,进入了更深层次,如同在黑暗中磨砺毒牙的蛇,等待着猎物露出破绽的瞬间。
晋国,绛都宫城内。那位曾与齐商有所接触、对赵盾“峻法”颇有微词的年轻史官,名为董狐,此刻正于典籍库中整理竹简。他面容清癯,眼神中带着一种属于文人的执拗。
一名小内侍悄无声息地靠近,递上一卷看似普通的书简,低声道:“董史官,这是您前次托人从宫外寻访的,关于齐地风俗的杂记。”
董狐接过,道了声谢。待内侍离去,他展开书简,在记载齐国“宽柔治国”、“礼贤下士”的文字间隙,看到了一些用特殊药水书写的、更小的字迹。上面写着:“赵氏擅权,君权旁落,律法酷烈,非国家之福。齐侯宽仁,慕晋风,愿结交天下正直之士……”
董狐的手微微一颤,迅速合上了竹简,面色变幻不定。他内心崇尚礼治与仁政,对赵盾凭借律法与强权压制朝堂的做法深感不满,认为这破坏了晋国自文公以来建立的君臣和谐。这封来自宫外的密信,无疑击中了他心中的隐忧。
他并未立刻回复,也没有告发,只是将这卷书简小心地收藏起来。但一颗种子,已经在他心中埋下。他不知道的是,这条来自齐国的暗线,正试图通过他这样对现状不满、又身处宫禁的年轻士人,在晋国权力核心的最深处,埋下不稳定的因素。
赵盾的目光扫视着整个晋国,甚至远及秦楚,但他或许未曾留意,在那看似平静的宫墙之内,一道细微的裂痕,正悄然滋生。权杖的阴影之下,光明与黑暗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不清。
喜欢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