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像上了发条,咔咔地往前赶。
秦念的生活变成了两面派。
明面上,她是家属院里那个手艺好、脾气稳、谁家电器坏了都能搭把手的陆营长家的媳妇。王秀芬,李桂兰,赵小梅她们会时不时一起来串门,一起去买菜;赵小梅
暗地里,她是个潜伏在电波里的猎手,耳朵支棱着,捕捉着任何一丝可能指向“红星农场”的蛛丝马迹。
那台矿石收音机成了她最亲密的战友,也是最大的折磨。
夜深人静,耳机里永远是滋滋啦啦的噪音,像一百只蝉在耳朵里开演唱会。听得时间长了,太阳穴都一蹦一蹦地疼。
有用的信息?少得可怜!
大部分时间都是白噪音,偶尔窜出个革命歌曲或者新闻播报,能清晰接收的,基本都是强信号台,屁用没有。
那个提到“红星农场”的微弱信号,再也没出现过。像水滴进了沙漠,蒸发得无影无踪。
挫败感像潮水,一阵阵往上涌。
秦念烦躁得想摔东西!这比搞精密仪器还磨人!至少仪器有图纸,有参数!这纯属瞎猫碰死耗子!
她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不行,不能急。越急越乱。
她换了个思路。既然主动搜寻不到,那就守株待兔。
她根据上次听到信号的大致时间、信号微弱程度和杂音类型,结合自己脑中的电波传播知识,反推信号源可能的大致方向和距离。她翻出搜集来的旧地图和地理杂志,根据“缺水”、“农场”等关键词,再结合电波传播的大致范围,将目标区域缩小到了两三个可能毗邻的县区。红星农场,很可能就在其中之一。
然后,她开始有针对性地、重点监听这几个区域可能使用的短波频段,尤其是在深夜和凌晨,大气电离层变化,有时反而能接收到更远的信号。
但这件事的风险,秦念心里清楚。
陆野是军人,对无线电波、异常信号这类事情有着职业性的敏锐。
她必须格外小心,这几乎成了她每晚的固定仪式:反锁房门,抽出提前备好的厚布条一丝不苟地塞紧门缝,将音量调到最低,直到那嘈杂的电流声几乎只贴耳可闻。
听完之后,一定会将收音机小心地藏进衣柜最深处,用旧衣服严严实实盖好,确保不留任何痕迹。
同时,她开始利用一切外出机会,搜集关于西北的地图、地理书籍、甚至是一些描写边疆建设的老旧书里。从字里行间搜索那片土地的信息:气候、地形、交通线、物资供应情况……
空间里的物资,也在悄无声息地增加。
消炎药、止痛片、止血粉、纱布……她利用去卫生所拿感冒药的机会,仔细观察药品的包装和形态,回家后便集中精神,尝试用空间能量“复刻”它们。这个过程缓慢而耗费精神,成功率并不稳定,常常尝试十几次才能成功“复刻”出一小片药或一小撮药粉。每一种能救命的药片,都弥足珍贵。
压缩饼干、肉干、巧克力……这些高热量耐储存的东西,更是重点“关照”对象。每次去服务社,她都会格外留意,有机会就多买一点,然后悄无声息地利用空间的“物质优化重组”功能,以它们为“样本”,消耗能量,缓慢地增加库存。她甚至还尝试将普通白糖“优化”成更耐储存的冰糖块。
她还特意用旧军装改了一件厚实耐磨、带大口袋的背心,准备用来贴身藏东西。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又焦灼万分地进行着。
这天,陆野回来得比平时晚些,身上带着浓重的汗水和尘土味,眉头习惯性地锁着,但眼神里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亮光。
秦念正端菜上桌,随口问了句:“今天训练很累?”
“还行。”陆野洗了手坐下,拿起馒头咬了一口,嚼了几下,忽然像是无意间提起,“今天作训股和后勤的人来了,看了训练。”
“哦?”秦念盛汤的手没停,心里却微微一动。他很少主动说工作上的事。
“嗯。”陆野咽下馒头,声音平淡,却带着点压不住的东西,“看了新手套的试用,问了问水壶和急救包的事。”
他顿了顿,抬眼看了秦念一眼,目光有些深,又迅速垂下眼睑,夹了一筷子菜:“反应……还行。说会考虑纳入下一步的采购研究。”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秦念听懂了。他那份建议书,起效果了!而且看来评价不错!
这是个好消息,至少证明,她那些“不经意”的点拨,方向是对的,是有价值的。
她心里有点微妙的成就感,像看着一颗自己无意间撒下的种子发了芽。虽然这种子撒得有点……匪夷所思。
“那就好。”她语气也轻松了些,“能改善点总是好的。”
陆野点了点头,沉默地吃了几口饭,状似随意地又问了一句:“最近晚上……睡得还好吗?我有时候半夜醒来,好像听到你屋里有动静。”
秦念心里猛地一咯噔,夹菜的手几不可查地顿了一下,随即若无其事地笑道:“可能是我翻身吧,或者老鼠?老房子了,难免的。吵着你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请大家收藏:(m.qbxsw.com)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