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域湖基地的能源B区第七分配节点被严密封锁了四十八小时。“清道夫”小组带着最精密的仪器,几乎将每一寸管道、每一段线缆都梳理了数遍,最终只在一个隐蔽的线槽夹角处,发现了一些几乎无法辨识的、极微量的非晶态金属残留物和能量催化剂的痕迹。证据微乎其微,却像一根冰冷的针,刺破了基地内部看似铜墙铁壁的安全假象。
对手不仅存在,而且其渗透技术和隐蔽手段,超出了之前的预估。他们利用基地自身的“废料”,制造了某种一次性的、能够模拟并探测灵能规则频率的微型装置,并在完成使命或面临暴露风险时,能迅速自我消解,不留把柄。
林夕站在被封锁的区域外,听着小组负责人的最终汇报,脸色平静,但眼底深处却凝聚着风暴。这种“幽灵”式的挑衅,比正面的攻击更让人心生寒意。它意味着敌人对基地的内部结构、运作流程乃至物资管理都有着相当的了解。
“扩大排查范围。”林夕下令,声音冷冽,“所有非核心区域,所有物资流动节点,尤其是废旧物资回收和临时存储点,进行交叉审计和物理复核。重点关注近期任何微小的、不符合常规的物资申领、转移或损耗。同时,加强所有人员,包括后勤和文职的行为模式异常分析。”
她知道这如同大海捞针,但这是目前唯一能抓住的线索。敌人利用了体系的庞大和复杂性,那么反击也必须从体系的细微末节入手。
与此同时,“溯源小组”的实验室内,研究取得了关键性进展。
在羊羽反复尝试并几乎耗尽精神力后,陈院士带领的技术团队,终于成功地将羊羽感知到的“对称破缺点”——那个在秩序与回响规则碰撞时产生的短暂“规则真空”——从一种模糊的灵觉体验,转化为了可以被仪器捕捉和量化的物理参数。
那是一组极其复杂的、涉及高维时空振动模的干涉频谱特征。当“秩序”灵能与“回响”灵能在特定相位和频率下发生极其精妙的叠加时,就会在微观尺度上引发一个时空规则短暂“失效”的奇点。这个奇点虽然转瞬即逝,但其引发的局部规则崩塌效应,理论上足以撕裂任何依赖于稳定规则存在的实体或能量结构,包括“回响”本身。
“我们称之为‘破缺奇点’。”陈院士指着全息屏幕上那不断重复播放的、在超高倍率灵能显微镜下捕捉到的瞬间影像——一个极其微小的、周围光线和能量流都发生诡异扭曲的黑暗斑点。“虽然持续时间以普朗克时间计,但其理论破坏力是规则层面的。只要能精准制造并引导它,就像用最锋利的针尖刺破气球一样。”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先,制造“破缺奇点”需要极其精密的能量控制,目前只有羊羽的“弦音感知”能实时调整“烛龙”灵能与引入的微量“回响”样本,达到产生奇点所需的临界状态。其次,羊羽自身承受的精神侵蚀依旧是个巨大障碍。每次实验后,他都需要更长的恢复时间,并且陈院士监测到,他的灵能光谱中开始出现一丝极其微弱但无法消除的“灰色杂质”,那是被“回响”本质污染的标志。
“必须找到一种防护或者中和的方法。”林夕看着疲惫不堪的羊羽,语气坚决,“否则,敌人还没被消灭,我们自己最关键的‘钥匙’就要先被侵蚀殆尽了。”
陈院士调出了一系列复杂的灵能模型数据:“根据羊羽描述的侵蚀感——‘意义的抽离’和‘虚无的同化’,我们推测这是一种根源规则层面的‘信息熵增’效应。‘回响’的本质,或许就是趋向于将一切有序的‘信息’(包括能量、物质、乃至规则本身)拖拽向无序和寂灭的终极状态。要对抗它,我们需要一种能够稳定‘信息结构’,锚定‘意义’的力量。”
他的目光投向了实验室一侧墙壁上显示的、来自昆仑之环的实时灵能流数据,那代表着源自“盘古之心”的、古老而磅礴的秩序本源。
“或许,‘盘古之心’的意志残留,或者其衍生的某种高阶秩序造物,能够提供这种锚定力。”陈院士推测道,“我们需要向总部申请更高权限,尝试接触更深层的‘盘古’遗产。”
就在基地一方面全力攻关“破缺奇点”技术,一方面内部排查如火如荼之时,黑袍身影预告的“测试”悄然降临。
最初的事件,发生在基地的生活区C区,一个普通的饮用水净化单元。该单元使用了基于灵能共振原理的高效水分子净化技术,技术成熟稳定。然而,在一次常规维护后,该单元输出的纯净水,被检测出含有一种无法解释的“惰性”灵能印记。
这种印记本身无害,不改变水的任何物理化学性质,也不携带任何能量或信息。它就像一段毫无意义的乱码,被强行“写入”了水的灵能背景中。任何饮用或接触这种水的人员,都没有出现生理上的不适,但部分灵能敏感者报告,在饮用后产生了一种短暂的、莫名的空虚感和注意力涣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巴蜀玉脉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巴蜀玉脉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