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山乡绿意盎然,“县域星光公益生态圈”启动大会在云溪县文化广场盛大举行。广场上,18所联盟学校的师生代表、20家爱心企业、15家公益组织、10个乡镇的村干部与村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里程碑时刻——以“县域留守儿童关爱联盟”为核心,整合教育、企业、公益、乡村四大板块资源,构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力、共生共荣”的公益生态圈,让星光从校园延伸到乡村的每个角落,织就一张覆盖县域的关爱网络。
“留守儿童关爱不是孤立的公益行为,而是需要融入乡村发展的整体生态。”陆星衍站在启动仪式的舞台上,身后的大屏幕展示着生态圈的架构图——以“儿童成长”为核心,辐射“教育赋能、产业帮扶、文化传承、生态守护”四大维度,形成闭环联动,“‘星光公益生态圈’的核心,是让关爱不再局限于物质捐赠和个别帮扶,而是通过资源整合,让孩子们在优质教育中成长、在乡村产业中实践、在文化传承中扎根、在生态守护中成长,让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健康、快乐、有希望的未来。”
苏念介绍了生态圈的四大核心项目:“‘星光教育共同体’整合县域优质教育资源,推进跨校教研、师资互培、学生交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均等的教育机会;‘星光助农增收计划’升级为‘乡村产业少年行’,让孩子们参与乡村特色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在实践中了解家乡、助力增收;‘星光文化传承营’挖掘县域传统文化资源,开展非遗体验、民俗研学等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文化自信;‘星光生态小卫士’组织孩子们参与乡村生态保护实践,培养环保意识,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云溪县副县长李副县长发表致辞:“‘星光公益生态圈’的启动,是我县乡村振兴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创新实践。它将儿童成长与乡村发展紧密结合,既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全方位的关爱与支持,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县政府将全力支持生态圈的建设,在政策、资金、场地等方面给予保障,推动形成‘儿童受益、乡村发展、社会参与’的良性循环。”
启动仪式后,四大核心项目同步落地。“星光教育共同体”首场跨校教研活动在云溪小学举行,来自18所学校的语文、数学、科学教师分成三组,围绕“乡土资源与学科融合”开展集体备课。“我们可以利用乡村的农作物开展数学测量、科学观察活动。”云溪小学的刘老师说,“比如让孩子们测量玉米的高度、观察水稻的生长周期,让学习变得更直观、更有趣。”
“星光文化传承营”里,非遗传承人正带领孩子们学习竹编、木雕、剪纸等传统手艺。“竹编是我们县的传统非遗,以前很多老人都会,现在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竹编传承人王大爷说,“希望通过这些孩子,把竹编手艺传承下去,让它焕发新的生机。”孩子们认真地跟着王大爷学习编织技巧,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竹编小动物就成型了。“我要把这个竹编小兔子带回家,送给爷爷奶奶。”新小使者阿雅说。
“乡村产业少年行”活动中,孩子们走进云溪县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参与茶叶采摘、蜂蜜酿造、果干制作等过程。“我们县的茶叶品质很好,但很多人不知道。”基地负责人说,“让孩子们参与茶叶的采摘、制作和销售,既能让他们了解家乡的产业,也能帮助我们推广产品。”孩子们穿着采茶服,背着小竹篓,在茶园里体验采茶的乐趣。随后,他们还跟着茶艺师学习茶叶冲泡技巧,跟着销售人员学习如何向顾客介绍茶叶。
“星光生态小卫士”活动中,孩子们在环保专家的指导下,开展河道清理、垃圾分类宣传、植树造林等实践活动。“这条河是我们村的母亲河,以前水很清,后来因为垃圾污染,水质变差了。”村干部说,“希望通过孩子们的努力,让更多村民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共同守护我们的家园。”孩子们拿着垃圾袋和夹子,认真地清理河道旁的垃圾。随后,他们还在村里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向村民发放宣传手册,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方法。
生态圈的联动效应很快显现。“乡村产业少年行”中,孩子们制作的果干、茶叶,通过“星光助农”线上平台和爱心企业的渠道销售,短短一周就卖出了3000多单,销售额突破10万元。这些收入一部分用于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一部分用于乡村河道清理和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实现了“儿童实践、产业增收、生态改善”的多赢。
“星光教育共同体”的跨校教研活动,形成了12套“乡土资源与学科融合”的优质教学设计方案,通过“星光教育资源云平台”向全县学校推广,惠及2000余名学生。“这些教学设计方案非常实用,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生动、更贴近孩子的生活。”偏远学校的王老师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他的温柔藏在晚风中请大家收藏:(m.qbxsw.com)他的温柔藏在晚风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