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VIP通道内,陈景明推着行李箱缓步走出,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扫过迎接的人群,嘴角扬起恰到好处的微笑。他穿着定制的灰色西装,手里拿着一本最新的《自然》杂志,俨然一副顶尖学者的派头。然而,在他行李箱的夹层里,藏着一枚微型加密通讯器——这是他与“黑网”成员联系的唯一工具,通讯频率每十分钟更换一次,难以被侦测。
此时,机场停车场的一辆黑色商务车内,陆沉正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着陈景明的一举一动:“就是他,‘冥王’。”他放下望远镜,对苏晴说,“查一下他的详细行程,重点标注他与‘昆仑’AI实验室的对接安排。”苏晴的手指在笔记本电脑上飞快操作,屏幕上跳出陈景明的行程表:“明天上午参加峰会开幕式,下午做主题演讲,后天上午参观‘昆仑’实验室,下午乘专机离开。”她顿了顿,调出实验室的安保资料,“实验室的核心区域需要指纹和虹膜双重验证,只有三名负责人有权限进入,陈景明的参观路线只包括展示区,但他肯定会想办法潜入核心区。”
赵刚坐在驾驶座上,转动着方向盘驶出停车场:“要不要提前在实验室布置人手?我带几个队员伪装成保安,守住核心区入口。”陆沉摇摇头:“陈景明很狡猾,提前布控会打草惊蛇。苏晴,你想办法通过实验室的合作伙伴身份,潜入他们的监控系统;赵刚,你和队员伪装成峰会的安保人员,负责会场和实验室周边的巡逻;我伪装成科技媒体记者,全程跟踪陈景明的活动,寻找他的破绽。”
第二天上午,国际科技峰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会场内座无虚席,国内外的科技大佬齐聚一堂,陈景明坐在嘉宾席前排,时不时与身边的学者交流,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陆沉穿着记者服,拿着相机在会场内穿梭,镜头始终不离陈景明。当陈景明与一位白发老者交谈时,陆沉注意到他的手指在桌下做了个隐蔽的手势——那是“黑网”成员之间的联络暗号。
开幕式结束后,陈景明被一群记者围住。“陈教授,您对中国‘昆仑’AI芯片的发展有什么评价?”陆沉挤到前排问道,同时悄悄按下了藏在相机里的录音设备。陈景明推了推眼镜,微笑着回答:“‘昆仑’芯片的算力很出色,但在安全加密方面还有提升空间。我这次参观,就是希望能与实验室的专家交流加密技术,共同推动AI行业的发展。”他的目光与陆沉短暂交汇,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下午的主题演讲中,陈景明详细阐述了AI技术在军事防御领域的应用,演讲PPT里多次出现类似“昆仑”芯片的架构图,只是参数做了模糊处理。苏晴坐在会场后排,用微型电脑实时分析PPT的源代码:“队长,他的PPT里藏着隐藏代码,是实验室核心区的布局图!”她快速截取代码,“而且他在演讲中故意提到了实验室的监控盲区,应该是在给同伙传递信息。”
演讲结束后,陈景明回到休息室,陆沉假装采访跟进,透过门缝看到他正在用微型通讯器联系:“今晚十点,实验室东侧的通风管道,带解码起来。”陆沉立刻通过耳机通知:“苏晴,查实验室东侧通风管道的布局,找到入口位置;赵刚,带队员潜伏在实验室周边,十点前必须到位。”
当晚九点半,“昆仑”AI实验室外,夜色如墨。苏晴已经成功接入实验室的监控系统,将通风管道的实时画面传给陆沉:“队长,通风管道直径六十厘米,足够一个人爬行,入口在实验室东侧的绿化带里,伪装成排水口。”陆沉趴在绿化带旁的灌木丛里,看到两名穿黑色运动服的人正在撬开排水口的盖板,手里拿着便携式解码器。“是‘黑网’的接应人员。”陆沉低声道,“赵刚,守住出口,我跟进去看看。”
陆沉顺着通风管道爬行,管道内漆黑一片,只能靠战术手电照明。爬了大约五十米后,前方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正是陈景明和接应人员。“核心区的服务器在正下方,打开这个通风口就能下去。”陈景明的声音传来,随后是解码器的“滴滴”声。陆沉悄悄靠近,看到陈景明正用解码器破解通风口的锁扣,下方就是实验室的核心服务器机房,数十台服务器闪烁着指示灯,屏幕上显示着AI芯片的核心代码。
“就是现在!”陆沉猛地扑上前,将陈景明按在管道内。接应人员见状,掏出匕首就朝陆沉刺来,刀锋在战术手电的光线下泛着冷光。陆沉侧身避开,左手死死钳住陈景明的手腕,右手肘狠狠撞向接应人员的小腹。那人闷哼一声,匕首脱手飞出,在管道壁上划出刺耳的火花。通风管道本就狭窄,三人扭打间,金属管壁发出“嘎吱”的呻吟,随时可能坍塌。
“赵刚,速来核心区通风口!”陆沉通过喉麦低吼,同时膝盖顶住陈景明的后腰,将他的脸按在满是灰尘的管道壁上。陈景明挣扎着想要触碰领口的微型引爆器,陆沉眼疾手快,指尖精准捏住他的虎口——那是控制手部动作的关键穴位,陈景明顿时浑身脱力。此时,管道下方传来金属切割的声响,赵刚带着队员用液压钳剪开了通风口盖板,强光手电的光柱直射进来:“队长,接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陆沉:国安特勤的边境谍战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陆沉:国安特勤的边境谍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