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前一周,宋子都在诗社的聊天群里突然抛出一个重磅消息:“我寒假要去 A 省和 B 省旅行啦!专门去看传统木雕和历史文物,到时候给你们寄各地的风景照片!” 消息刚发出去,群里瞬间热闹起来。苏松调侃道:“哟,我们的‘搞怪担当’居然要去做文化考察了?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宋子都立刻回了个 “叉腰” 的表情包:“别小看我!我这次可是带着任务去的,要帮贺花收集传统工艺素材,还要给大家带文化纪念品呢!”
其实,宋子都的旅行计划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筹备了。起因是上次贺花分享汉服设计草图时,提到 “想看看不同地区的传统工艺,寻找设计灵感”,而宋子都自己也一直对历史文物充满好奇,总觉得课本上的图片不够生动。于是,他特意查了资料,发现 A 省的木雕工艺传承千年,B 省的历史博物馆藏有大量与《诗经》时代相关的文物,便立刻定了行程,还特意准备了一本厚实的笔记本和一台复古相机,打算把旅行中的所见所闻都细致记录下来。
出发前一天,宋子都的行李箱里塞满了东西:除了换洗衣物,还有贺花托他带的 “传统工艺观察清单”,上面列着木雕纹样、工具用法等需要重点记录的内容;苏松让他帮忙拍些当地古建筑的细节,说是要写进《高三?人物志》;白墨则希望他能留意是否有与《诗经》相关的文物或习俗,方便补充批注。“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 宋子都拍着胸脯向大家保证,眼里满是期待。
旅行的第一站是 A 省的木雕古镇。刚踏入古镇,宋子都就被空气中弥漫的樟木香气吸引了。青石板路两旁,错落分布着数十家木雕工坊,门口挂着的红灯笼上,雕刻着精美的花鸟纹样,阳光透过灯笼纸,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宋子都兴奋地举起相机,“咔嚓” 一声,将这充满烟火气的场景定格下来。
他走进一家名为 “木语堂” 的工坊,里面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正坐在窗前雕刻一块樟木。只见老师傅手中的刻刀灵活翻飞,原本平平无奇的木块上,渐渐浮现出一朵盛放的牡丹,花瓣的纹理细腻逼真,仿佛下一秒就要绽放开来。“爷爷,您这手艺也太厉害了吧!” 宋子都忍不住感叹。
老师傅抬头笑了笑,递给他一把小刻刀:“小伙子,要不要试试?木雕讲究的是耐心,得顺着木纹走,急不得。” 宋子都小心翼翼地接过刻刀,学着老师傅的样子在废木料上尝试。可刚下刀就歪了,木料上划出一道歪斜的痕迹。“没关系,刚开始都这样。” 老师傅耐心指导,“你看这牡丹,要先勾勒出轮廓,再一点点刻出层次,就像画画一样,得有章法。”
在老师傅的指导下,宋子都渐渐找到了感觉,虽然最后只刻出一朵歪歪扭扭的小花,却格外有成就感。他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A 省木雕,以樟木、楠木为原料,擅长雕刻花鸟、山水,刀法分阴刻、阳刻,注重线条流畅。老师傅说,好的木雕不仅要好看,还要有寓意,比如牡丹象征富贵,松鹤代表长寿。” 他还特意拍了老师傅雕刻的牡丹作品,打算回去后拿给贺花参考。
在古镇待了三天,宋子都几乎走遍了所有工坊。他看到有的工坊在雕刻传统家具,桌椅的扶手处刻着 “回纹”,寓意 “连绵不断”;有的在制作木雕摆件,其中一尊 “麒麟送子” 雕像,细节精致到麒麟的鳞片都清晰可见;还有的在创作创新作品,将动漫角色与传统木雕结合,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驻足。“原来传统工艺也能这么潮!” 宋子都惊讶地发现,这些创新作品不仅保留了木雕的精髓,还融入了现代元素,既传承了文化,又贴近年轻人的兴趣。他赶紧把这些发现记在笔记本上,还拍了不少照片,打算分享给贺花,给她的汉服设计提供新思路。
离开 A 省,宋子都前往 B 省的历史博物馆。刚走进博物馆大厅,他就被正中央陈列的一件青铜鼎吸引了。鼎身刻着复杂的铭文,讲解员介绍说,这是西周时期的文物,上面的铭文记载了当时的祭祀活动,与《诗经?大雅》中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的描述相呼应。“原来《诗经》里的诗句真的能和文物对应上!” 宋子都兴奋地拿出笔记本,一边听讲解,一边快速记录,还特意拍了铭文的细节照片,打算发给白墨。
在博物馆的 “诗经文化展厅”,宋子都看到了更多惊喜:展柜里陈列着出土的周代玉器,造型与《诗经?卫风》中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描述的玉饰相似;墙上挂着的复原图,展示了周代人采集荇菜的场景,与《关雎》中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的画面完美契合;还有一组陶俑,再现了古人举行乡饮酒礼的场景,让他瞬间理解了《诗经?小雅》中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的宴会氛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墨中有白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墨中有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