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宁宫的哀乐如同沉重的背景音,持续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朱高晟跪在原地,身体依旧因悲伤而微微颤抖,但内心早已被那冰冷的系统提示音搅得天翻地覆。
逆子系统?造反? 工业革命大礼包? 失败即早夭?
一个个词汇在他21世纪的灵魂里激荡出巨大的回响。荒谬感过后,是彻骨的寒意和一丝被逼到绝境后的疯狂。
他熟知明史,知道自己是朱棣嫡出的幼子,也知道自己大概率不会有什么好下场——要么早夭,要么在两位兄长的争斗中被碾碎。系统的惩罚,不过是把他已知的悲惨命运明确地摊开在他面前。
而奖励……工业革命!蒸汽机!优质钢铁!这些词汇代表着什么,他这个来自后世的人再清楚不过。那是足以改天换地,让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之巅的力量!
留在这深宫?继续当一个战战兢兢、随时可能“被早夭”的皇子?还是……赌一把?用这种看似最作死、最“造反”的方式,去搏一个掌控自己命运、甚至改变这个时代的机会?
母亲的容颜再次浮现,那双总是含着温柔与智慧的眼睛,似乎正在鼓励他。“不必拘于礼法……”母亲的话语仿佛就在耳边。
“呼……”朱高晟长长地、无声地吐出一口浊气。眼中的泪水尚未干涸,但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已经取而代之。
他慢慢地,借着搀扶小柱子的手臂的力量,站起身来。跪得太久,双腿早已麻木刺痛,但他站得很稳。
“小柱子。”他的声音沙哑,却异常平静。 “奴才在!”小柱子连忙应道,担忧地看着主子。 “回宫,更衣。本王……要去见父皇。”
周围的太监宫女们都有些愕然。皇后娘娘刚薨,四殿下此刻不在灵前守孝,去见皇上做什么?但无人敢问。他们只是觉得,四殿下似乎有哪里不一样了,那悲伤依旧沉重,却仿佛沉淀了下去,化作了一种更深沉的东西。
回到自己略显偏僻的宫殿,朱高晟换上了一身素服常袍。他屏退左右,只留下小柱子一人。
“小柱子,”他看着这个自幼跟着自己,因为自己偶尔的“平等”对待而誓死效忠的小太监,缓缓道:“如果……本王说,我要离开南京,去一个很远很穷的地方就藩,你愿意跟着我吗?”
小柱子想都没想,“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殿下去哪儿,奴才就去哪儿!奴才的命是殿下给的,若不是殿下当年……”他想起小时候差点被管事太监打死,是四殿下偶然路过救下了他,还给他请了太医。
朱高晟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肩膀,没再多说。但这简单的动作,已让小柱子热血上涌,恨不得此刻就能为殿下赴汤蹈火。
乾清宫内,气氛压抑。
朱棣正在批阅奏折,眉头紧锁。北元残余势力蠢蠢欲动,南方各地需安抚,朝廷官员空缺甚多,百废待兴。加之发妻新丧,他心情极差,眉宇间笼罩着一层化不开的阴郁与疲惫。
汉王朱高煦和内阁首辅解缙、兵部尚书金忠等人正在殿内议事,主要是关于如何安抚靖难期间投降的将领和官员。
就在这时,内侍太监轻步进来,小心翼翼禀报:“陛下,四皇子殿下在殿外求见。”
朱棣笔尖一顿,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高晟?他来做什么?这个时候,他不应该在灵堂守孝吗? “让他进来。”朱棣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朱高煦也挑了挑眉,对这个不起眼的四弟此时跑来打扰议事感到有些不悦。
朱高晟缓步走进殿内。他脸色苍白,眼圈红肿,任谁都能看出他刚刚经历了一场极致的悲痛。但他行走间步伐稳定,眼神虽然低垂,却并无慌乱。
“儿臣,叩见父皇。”他依礼参拜,声音平静。
“平身。”朱棣看着他,“不在灵堂守着你母后,来此何事?”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他还在想着昨日灵堂上那怪异的一幕。
朱高晟没有起身,反而将头埋得更低,用一种混合着悲伤、疲惫,甚至带着点破罐子破摔意味的语气,开口说道:“回父皇,儿臣……儿臣昨夜守灵,思及母后生前音容,心痛如绞,夜不能寐。”
殿内众人静静听着,觉得这倒是人之常情。
朱高晟话锋一转,继续道:“母后仙去,儿臣忽觉世间繁华,皆如过眼云烟。留在京师,见物思人,徒增伤悲。且两位兄长皆贤能,能为父皇分忧解难,儿臣愚钝,于国于家无望,留在宫中,亦是徒耗钱粮,惹人厌烦。”
朱棣的眉头微微皱起,预感到这小子接下来没什么好话。解缙、金忠等人也交换了一下眼神,觉得四皇子这话说得太过颓丧和自我贬低。
朱高煦则嘴角露出一丝不屑,觉得老四果然还是那般没出息。
只听朱高晟深吸一口气,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大声道:“故此,儿臣恳请父皇,恩准儿臣即刻就藩!儿臣愿为大明镇守边陲,不求封地富庶,只求一清净之地,了此残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朱棣的麒麟逆子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朱棣的麒麟逆子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