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县城的清晨,被一种无形的肃穆笼罩。街道洒扫得格外干净,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紧张与期待。省委组织部部长周明华的调研车队,在上午九点整,准时驶入了县委大院。
董国云率领全体县委常委在台阶下肃立迎接。李鸣风作为总协调人,身着笔挺的深色西装,站在董国云侧后方半步的位置,神情沉稳,目光锐利地扫过每一个细节——车辆停放、引导人员的位置、话筒音量。昨夜家庭的波折带来的疲惫被他深深压在眼底,此刻的他,是榆林县“墩苗计划”最坚定的推手和最精密的执行者。
周明华是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女性,短发梳理得一丝不苟,身着剪裁合体的藏青色套裙,面容严肃,眼神沉静而极具穿透力。她与董国云、郑卫国等人礼节性握手,目光在李鸣风身上停留了一瞬,微微颔首。李鸣风立刻上前一步,清晰简洁地汇报了当天的行程安排。
“周部长,欢迎莅临榆林指导工作。今天的调研行程已按您的要求精简,我们将直接前往基层点位,边走边看边听,尽量减少汇报环节,让您看到最真实的情况。”董国云声音洪亮,姿态不卑不亢。
“好,董书记,客套话就不必了。我们直接出发吧,去你们‘墩苗’成效最显着,或者问题最突出的地方。”周明华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她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县领导,最后落在李鸣风身上,“李主任,你负责讲解?”
“是,周部长。由我全程为您介绍情况。”李鸣风沉稳应答,引着周明华一行走向考斯特中巴车。
第一站,柳林镇。张伟的葡萄合作社基地一片生机盎然。新搭建的电商直播间设备先进,主播正熟练地向网友介绍着本地葡萄。周明华饶有兴致地看了直播后台数据,又走进葡萄园,详细询问了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带动农户增收的具体数据。张伟虽然有些紧张,但回答得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展示了“双导师制”下理论(农业专家)和实践(柳林镇长)指导带来的显着提升。受益的农户代表也激动地讲述了收入增加、生活改善的情况。
“嗯,思路清晰,模式新颖,成效看得见。”周明华微微点头,对身边的董国云和李鸣风说道,“特别是利用电商平台打开销路,符合时代趋势,也切中了农产品‘卖难’的痛点。这个‘苗子’选得不错,用得也好。”
李鸣风心头微松,开局顺利。然而,就在准备转场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发生了。一个穿着朴素的老人突然挤过人群,噗通一声跪倒在周明华面前,手里举着一张皱巴巴的纸,声泪俱下:“青天大老爷!您要为我做主啊!张伟他……他占了我的地!”
现场瞬间一片死寂!柳林镇党委书记和镇长脸色煞白,董国云眉头紧锁,郑卫国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异样。张伟更是如遭雷击,呆立当场。谁也没想到,在“优等生”柳林镇,在最风光的时刻,会爆出这样的“拦驾告状”!
周明华脸上的温和瞬间消失,眼神变得无比锐利。她没有立刻去扶老人,而是看向董国云和李鸣风,声音冷冽:“董书记,李主任,这就是你们说的‘最真实的情况’?”
巨大的压力如山般压来!李鸣风的大脑在千分之一秒内高速运转。这个场景,这个老人……前世模糊的记忆碎片骤然闪现!他记得柳林镇后来确实发生过一起关于早期合作社土地流转的历史遗留纠纷,但当时被压下去了,直到张伟调离后才爆发,处理得很被动。
“周部长!”李鸣风上前一步,声音沉稳有力,没有丝毫慌乱,“这位老人家的情况,我们县委‘墩苗办’有记录!他反映的是早期土地流转合同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并非张伟同志个人侵占!”
他转向老人,语气诚恳而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王老伯,您快请起!您反映的问题,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您的诉求材料,墩苗办有存档,我们协调国土、司法部门和柳林镇,正在依法依规推进解决!您今天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干扰了上级领导正常的调研工作!张伟同志,作为‘墩苗’干部,他的职责是带领大家致富,具体合同问题,是您和合作社、村委会之间的法律关系,需要依法处理,您不能把责任推到他个人头上!”
李鸣风的话,信息量巨大:
表明县委已知情并重视(有记录、在推进),并非掩盖。定性为历史遗留的法律纠纷,剥离了张伟个人的道德问题。强调依法依规解决,符合周明华强调的“真实”和“规则”。点明老人行为不当(干扰调研),但又给予台阶(快请起)。保护了张伟,将其定位为执行者而非责任人。
这番话,既回应了周明华的质问,又迅速控制了场面。董国云立刻反应过来,严厉地对柳林镇书记说:“还不快把王老伯扶起来!带他到旁边办公室,把详细情况再跟墩苗办和司法所的同志说清楚!今天务必拿出一个初步解决方案向周部长汇报!” 他巧妙地将“汇报”变成了后续工作的一个环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生之问道官途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重生之问道官途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