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坐在一旁,看着沈清辞认真学习的样子,又看了看陈老实专注的神情,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起身走进厨房,拿出几个新的陶土坛,开始清洗晾晒,准备跟着沈清辞一起腌新的酱。“当年你爷爷总说,酱要越陈越香,日子要越过越暖,现在看来,真是这个理。”母亲的声音从厨房传来,混着水流的声音,格外温馨。
沈清辞渐渐找到了感觉,竹篾在她指尖越来越灵活,篮底的纹路越来越整齐。她看着手里渐渐成型的竹篮,仿佛看到了爷爷当年教她编竹器的身影,看到了十五岁那年夏天的阳光,看到了老宅天井里那些慢悠悠的时光。酱香从酱坛里漫出,与竹篾的清香交织在一起,弥漫在空气里,那是岁月的味道,是人情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陈老实看着沈清辞手里的竹篮,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不错,有你爷爷当年的样子。编竹器就像做人,要踏实,要坚韧,要经得起打磨。你看这竹篾,原本是坚硬的竹子,经过泡、削、编、磨,才变成温润实用的竹篮,人不也一样,经过岁月的沉淀,才能变得从容、通透。”
沈清辞停下手中的动作,看着陈老实:“陈爷爷,您说的对,以前我总想着往前跑,想快点成功,快点过上好日子,却忘了停下来看看身边的风景,忘了日子本来的味道。现在才明白,那些慢下来的时光,那些用心对待的小事,才是最珍贵的。”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青石板上,与竹篮的影子、酱坛的影子重叠在一起。院门外传来几声犬吠,远处的田野里飘来稻花的清香,天井里的酱香与竹香越发浓郁。沈清辞手里的竹篮渐渐成型,竹篾的纹路里,藏着爷爷的教诲,藏着陈爷爷的期许,藏着岁月的温情;墙角的酱坛里,腌着时光的沉淀,腌着生活的滋味,腌着代代相传的念想。
陈老实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腰身:“今天就教到这儿,剩下的你慢慢编,遇到不懂的随时找我。我明天再过来,教你编竹篮的收口,还有你爷爷最擅长的竹编花纹。”沈清辞点点头,送陈老实到院门口,看着老人的身影消失在巷口,肩上的竹编工具箱随着脚步轻轻晃动,像是在诉说着那些与竹为伴、与岁月同行的故事。
回到天井里,沈清辞坐在竹椅上,继续编织手中的竹篮。母亲端来一碗凉水解渴,坐在她身边:“清辞,你能想通就好。其实不管在城里过得多好,心里总得有个念想,这些老物件、老手艺,就是咱们的念想,看着它们,就知道自己从哪儿来,该往哪儿去。”
沈清辞喝了口水,指尖继续穿梭在竹篾之间:“妈,我想好了,等我学会了编竹器、腌酱,就把这些拍成视频,发到网上,让更多人知道这些老手艺。说不定会有年轻人愿意学,就算没人学,能让大家知道,还有这样一种慢下来的生活方式,还有这样一种藏在老物件里的温暖,也挺好的。”
母亲笑了:“好啊,妈支持你。你爷爷要是知道,肯定会为你骄傲的。”
夜色渐浓,天井里的灯光亮起,昏黄的光线洒在竹篮和酱坛上,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晕。沈清辞手里的竹篮越来越完整,竹篾的纹路整齐有序,边缘光滑温润,就像爷爷当年编的那样。她停下手中的活,拿起竹篮放在鼻尖轻嗅,竹香混合着淡淡的酱香,萦绕在鼻尖,那是时光的味道,是传承的味道,是家的味道。
她知道,这些老手艺、老物件,不仅仅是生活的工具,更是情感的寄托,是岁月的见证。竹篾编织的不仅是竹篮,更是回忆与牵挂;酱坛腌制的不仅是酱菜,更是时光与温情。往后的日子里,她会带着这些老物件、老手艺,慢慢走,细细品,把日子过成爷爷期盼的样子,有滋有味,温暖绵长。而那些藏在竹篾与酱香里的往昔岁月,也会像这陈酿的酱一样,越品越浓,越忆越暖。
喜欢血蜡封缄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血蜡封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