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R·史密斯与何塞·卡尔德隆的交易,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本就不甚平静的湖面,在火箭队内部和外界都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对于正处在磨合上升期的球队来说,失去一位场均能贡献18.5分的劲爆得分手和一位稳健可靠的替补控卫,其影响是立竿见影的。
尽管蒙塔·埃利斯被提上首发,他的速度和突破能力依旧犀利,场均得分也攀升到了17分左右,但他与保罗同时在场时,球权的分配和防守端的体型劣势开始凸显。埃利斯更像是一个纯粹的得分终结点,而非JR那样兼具一定无球能力的侧翼,他在分享球和防守纪律性上,与球队体系的要求还存在差距。而替补控卫的位置上,新签下的威尔·拜纳姆虽然充满活力,但毕竟初来乍到,经验和稳定性远不及老练的卡尔德隆。
战绩的滑落不可避免。在全明星周末之后,火箭队的战绩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之前还能与季后赛圈边缘球队打得有来有回,如今却连战连败,尤其是在面对那些阵容齐整、经验丰富的球队时,火箭队年轻、缺乏稳定得分点的弱点被无限放大。克里斯·保罗依旧能送出漂亮的助攻,鲍里斯·迪奥依然能上演精妙的策应,路易斯·斯科拉的内线脚步还是那么华丽,但当比赛进入关键时刻,球队缺少了一个能够凭借个人能力一锤定音的绝对强点。
一波漫长的连败,让火箭队的排名从西部中段一路下跌。更衣室里的气氛也变得有些凝重,年轻球员们脸上开始浮现出挫败感。他们拼尽了全力,却总是无法将胜利维持到最后。
然而,与球员和球迷们的沮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板张帅的平静,甚至可以说是……坦然。
在一次球队管理层会议上,面对普雷斯蒂和斯波对于战绩下滑的担忧,张帅摆了摆手,语气平和地说道:“没关系,这个赛季的排位,我从来就没有在意过。”
他看着有些不解的两人,进一步解释道:“你们要明白,所有真正推倒重建的球队,在初期都不可能拥有太好看的战绩。我们之前的连胜和不错的排名,某种程度上是超预期的,但也容易让人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现在,我们只是回到了重建球队本该在的位置上。”
他走到窗前,俯瞰着下方的训练场:“战绩的下滑,会给我们带来更宝贵的资产——更高顺位的选秀权。对我们而言,现阶段,优秀资产的囤积,远比多赢几场常规赛重要得多。”
普雷斯蒂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似乎有些明白张帅的深意了。这位老板的眼光,似乎总能穿透眼前的胜负,看到更遥远的未来。
张帅转过身,眼中闪烁着只有他自己才懂的笃定光芒:“萨姆,埃里克,我们的工作重点,不是纠结于眼前的胜负。而是利用这段时间,充分考察和锻炼我们的年轻球员,打磨战术体系,同时,将我们的触角伸向每一个可能藏有遗珠的角落。”
在送走JR和卡尔德隆后,张帅授意普雷斯蒂更加关注发展联盟和海外联赛的球员。大量的球探报告和比赛录像被送到张帅的办公室。他深知,凭借自己重生者的信息优势,在这些被主流视线忽略的地方,往往能淘到真正的宝贝。
很快,一个名字进入了张帅的视线——威尔·拜纳姆。
普雷斯蒂在汇报时提到:“这个球员在发展联盟打得不错,身体素质劲爆,速度极快,突破很有威胁。缺点是身高只有1米83,而且已经22岁,是个读完四年大学的大龄新秀,所以当年落选了。”
张帅看着报告上拜纳姆的照片和数据,记忆的闸门瞬间打开。他清晰地记得,这个矮个子后卫后来在底特律活塞队打出了名堂,以其永不枯竭的能量、玩命式的防守和关键时刻的大心脏投篮着称,一度成为合格的首发控卫。他正是火箭队替补席所需要的那种能带来瞬间冲击力和防守压迫性的球员。
“就是他!”张帅当即拍板,“立刻联系威尔·拜纳姆,给他提供一份两年底薪合同,第二年球队选项。”
当拜纳姆接到火箭队的邀请时,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作为一个落选秀和发展联盟球员,能得到一份NBA的正式合同,尤其是来自一支虽然战绩不佳但关注度颇高的球队,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他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份合同,并在签约后激动地表示:“感谢张帅先生和火箭队给我这个机会!我会付出我的一切,用场上的表现来回报这份信任!”
拜纳姆的到来,确实为伤病潮和交易后略显沉闷的火箭队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他在训练中就不惜体力,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他那风驰电掣的速度和不顾一切的突破,常常能点燃主场观众的情绪。虽然他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尤其是投篮选择和防守位置的判断,但他那种“拼命三郎”的态度,完美契合了斯波教练强调的拼搏精神。
就在火箭队在战绩泥潭中挣扎前行时,2006年的NBA全明星周末,在休斯顿隆重上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执掌火箭请大家收藏:(m.qbxsw.com)重生执掌火箭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