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二十六年的腊月,寒意渐深。
广州港,晨曦微露,薄雾如纱。
一艘不同于常见中式帆船或南洋商船的奇特船只,缓缓驶入了被大明南洋舰队严密管控的航道。
它是一艘经过改装的葡萄牙卡拉维尔帆船,船体显得老旧,但保养得尚算完好,悬挂着代表罗马教廷的旗帜以及葡萄牙王国的徽章。
与以往那些气势汹汹或鬼鬼祟祟的欧洲船只不同,这艘船显得异常“安分”,甚至带着几分谦卑。
船首,站立着一位身披黑色修道袍、颈悬十字架的中年男子。
他面容清癯,眼神深邃而平和,正是受罗马教廷枢机主教密令派遣的耶稣会士,冈萨雷斯神父。
他的身后,跟随着数名同样身着修士袍的成员,以及几位看起来更像是学者而非冒险家或军人的随员。
他们手中捧着的不再是刀剑火枪,而是厚重的书籍、包裹严密的天文仪器以及一些造型精巧的机械模型。
“上帝的使者,终于踏上了这片传说中富饶而神秘的东方土地。”冈萨雷斯神父望着眼前逐渐清晰、规模宏大的广州港,以及港口后方那座在晨曦中显出轮廓的、正在经历格物之学改造的新城,低声用拉丁语祈祷着,“愿主赐予我们智慧,能窥见这异教国度强大的奥秘,并以真理之光,引导他们迷途的灵魂。”
船只按照明军巡逻艇的指引,在指定泊位下锚。
冈萨雷斯神父整理了一下衣袍,带着最得体的微笑,率领使团成员登上码头。
他们向迎上来的广州市舶司官员,递上了一份以拉丁文和中文双语书写、措辞极其恭谨的国书。
国书中,他们自称“仰慕大明煌煌文明与格物之学的远方学者与上帝仆役”,此行“绝非为商贸或争端”,而是“怀着无比虔诚与谦卑之心,渴望与天朝上国的博学之士进行纯粹的学术交流,共同探讨上帝创造之世界的奥秘与数理之规律”。
他们请求以“学术访问”的名义,前往北京,觐见大明皇帝,并希望能与名震遐迩的“格物院”建立联系。
广州市舶司的官员不敢怠慢,一方面按规程接待安置使团,一方面发电报,将此事火速递往北京。
消息抵达京师。
朝堂之上,对此事的反应出现了微妙的分歧。
一部分较为开放的官员,如礼部的一些少壮派,认为:“彼辈既以学者身份而来,言辞恭顺,且携书籍仪器,显是慕我华风。天朝上国,当有海纳百川之气度,允其入京,既可彰显圣天子怀柔远人之德,亦可借此探听欧罗巴虚实,尤其是其数理、天文之学,或可补我格物之参详。”
然而,以刘大夏为首的一批深知欧洲威胁的务实派官员,则对此深表疑虑。
刘大夏出列奏道:“陛下,欧罗巴诸国,前有武装商船袭扰海疆,后有鸦片毒物流入害民,其心叵测,绝非善类。此番派遣所谓‘学者’,恐是‘赊斧头’之计,名为交流,实为窥探我格物机密!臣以为,当严加审查,限制其活动范围,绝不可使其接近格物院及军工重地!”
陆仁立于班中,沉默不语,心中却是警铃大作。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种打着“学术交流”旗号的文化渗透与技术间谍活动,其危害性有时更甚于明刀明枪的战争。
但他也明白,完全拒之门外,既不符合大明“天朝上国”的身份,也可能错失了解欧洲最新动态的机会,甚至授人以“闭关锁国、畏惧交流”的口实。
就在弘治帝沉吟未决之际,太子朱厚照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父皇!”朱厚照声音清亮,带着年轻人特有的好奇与自信,“刘尚书所虑虽有道理,然我大明如今格物之学昌盛,远非西夷可比,又何惧其窥探?儿臣倒是很想亲眼看看,这些西夷学者,除了钟表星盘,还有何‘奇技’可言?若能将其所长纳为我用,岂不美哉?依儿臣看,便允其入京,由鸿胪寺接待,儿臣也想亲自见见他们,看看能否问出些欧罗巴的火炮舰船新消息!”
朱厚照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弘治帝的决策。
皇帝最终拍板:“既然太子有此兴致,便准其所请。着鸿胪寺依例接待,安排其入京。然,刘爱卿所虑亦不可不防,命锦衣卫暗中严密监控其一举一动,尤其不得使其接近西山及各处军工坊。陆卿,格物院方面,你需妥善应对,既要展我天朝气象,亦需严守机密。”
“臣,遵旨。”陆仁躬身领命,心中已开始盘算如何应对这群“带着圣经与图纸的敌人”。
几乎就在欧洲使团北上的同时,帝国引以为傲的“铁骑”计划,却遭遇了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沉重一击。
西山,大明第一汽车制造厂。
原本应该机声隆隆的“宝骏”底盘装配线上,此刻却是一片死寂。
工人们围在几个打开的板条箱前,面面相觑,脸色凝重。
箱子里是刚刚从直隶遵化官营铁厂运抵的一批特种钢制后桥传动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工科大明》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工科大明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工科大明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