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权责与管理规范》的试行,如同给原本混乱的数据流转安装了一套初步的交通信号系统。然而,旧习惯的惯性是巨大的,新规则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很快就遇到了第一个实质性的瓶颈——数据接口改造的困境。
《规范》要求各部门按照统一标准开放数据接口,以实现平台间的数据互通。但这意味着各科室需要对自身现有的、可能已经运行多年的信息系统进行改造。这涉及工作量、技术难度,更关键的是,需要经费和专业技术力量的支持。
问题很快集中爆发出来。
首先是物业管理办法科。他们的物业管理系统还是十多年前采购的,厂商早已停止更新服务,系统架构陈旧,按照新标准开放接口几乎等于系统重构。赵科长拿着林晓这边发的接口改造要求,直接找到了刘明副主任诉苦:“刘主任,不是我们不支持工作,可这系统动不了啊!一动就是几十上百万的改造费用,我们科哪来的这笔预算?”
接着,业务科也提出了类似问题。他们的业务系统虽然相对较新,但涉及的核心业务数据敏感,接口开放的安全评估和改造同样需要时间和资源投入。钱强科长虽然支持《规范》,但在实际资源投入上,也显得爱莫能助。
其他几个科室也纷纷以各种理由——预算不足、技术力量不够、系统不兼容等等——拖延接口改造的进度。
项目推进陷入了僵局。空有规则,没有畅通的“道路”(数据接口),数据血液依然无法顺畅流动。指挥部的周例会上,气氛再次变得凝重。智慧社区平台成了“无米之炊”,光有漂亮的界面和架构,却没有实时、准确的数据注入。
刘明副主任压力巨大,将难题抛给了林晓:“小林,接口改造这块是你们组负责协调推进的,现在这个情况,你看怎么办?能不能想想办法,有没有什么低成本、快速见效的过渡方案?”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晓身上。
林晓这几天早已为此焦头烂额。她预见到会有阻力,但没想到会如此集中和强硬。她知道,硬逼着各部门改造系统是不现实的,不仅缺乏经费支持,也容易引发更大的抵触情绪。
必须另辟蹊径。
她回想起之前处理历史档案电子化时的思路,以及孙浩那句“让数据自己跑起来”的戏言。一个大胆的、过渡性的方案在她脑海中逐渐清晰。
在例会上,面对刘明的询问和众人的目光,林晓没有慌乱,她打开了一份准备好的PPT,标题是——《关于数据接口改造困境及“中间件”过渡方案的提议》。
“吴主任,刘主任,各位领导。”林晓的声音依旧沉稳,“目前接口改造遇到的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强行推进,既不现实,也可能影响各部门的正常工作。我认为,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
她引入了“中间件”的概念:“我们不强求所有部门立刻改造自身系统。而是由指挥部数据组牵头,开发一个轻量级的、标准化的 ‘数据交换中间件’。”
她详细解释道:“这个‘中间件’,可以理解为一个 ‘数据翻译官’和‘临时邮差’。各部门无需改动自身系统,只需要按照一个非常简单、低技术门槛的格式(比如通用的Excel模板),定期将需要共享的数据导出,上传到这个‘中间件’。”
“‘中间件’会自动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清洗和标准化处理,然后按照《规范》要求,将数据分发到智慧社区平台或者其他有权限的部门。”
“同时,对于其他部门需要反馈给该部门的数据,‘中间件’也可以接收后,转换成该部门系统能够识别的格式,再反馈回去。”
她展示了简单的示意图:“这样一来,各部门前期需要投入的工作量极小,几乎零成本,只需要安排一个人定期导出、上传数据即可。他们陈旧的系统得以保全,敏感系统的核心部分也无需对外暴露。而我们平台,则能快速获取到初步标准化、可用的数据,确保项目不至于因接口问题而停滞。”
会场上一片寂静,所有人都在消化这个听起来有些“土”,但似乎极具操作性的方案。
“当然,这只是一个 过渡方案。”林晓强调,“它的目标是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保证项目初期数据流能够先跑起来。它的缺点是实时性较差(依赖于定期上传),数据质量依赖于源头部门的责任心。但从零到一,是最艰难的一步。只要数据流能够初步畅通,让大家看到协同带来的实际效益,未来再逐步推动底层系统的改造和升级,阻力就会小很多。”
她的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响起了低低的讨论声。
物业管理办法科赵科长首先表示支持:“这个办法好!我们科完全可以接受!不就是定期导个表格嘛,简单!”
业务科钱强科长也微微颔首,这个方案避免了他最头疼的敏感系统直接对接和安全改造问题。
刘明副主任看向吴主任。吴振华主任沉吟片刻,一锤定音:“思路不错,符合实际。就先按这个过渡方案执行,数据组尽快把‘中间件’开发部署起来。同时,长远的信息化改造规划,也要同步启动研究。”
会议结束,瓶颈看似找到了突破的方向。
林晓回到办公室,感觉身心俱疲,却又充满希望。她知道,这个“中间件”方案远非完美,甚至有点“土法炼钢”的味道,但它是当前形势下最具可行性的选择。
孙浩凑过来,看着她的方案,难得地没有吐槽,而是咂咂嘴:“可以啊,林晓,这种‘曲线救国’的招都能想出来。”
林晓笑了笑,没有说话。她看着窗外,夕阳的余晖给城市镀上了一层金色。
智慧社区的建设,就像这城市建设一样,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规划,需要高楼大厦,也需要这样看似笨拙、却切实可行的便道和小桥。
而她,愿意做那个修建便道和小桥的人。因为她知道,只要方向正确,每一步艰难的前行,都在接近最终的曙光。
喜欢我在体制内当隐形大佬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我在体制内当隐形大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