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仁市碧江区文笔峰山麓的葱茏绿意间,铜仁市第三小学(简称“铜仁市三完小”)如一株扎根黔东大地的古樟,历经近百年岁月沉淀,愈发枝繁叶茂。自1928年建校以来,这所公办小学从最初的简陋学堂起步,在时代变迁中始终坚守“为学校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理念,以“明德、博学、健体、尚美”为校训,将习惯教育、成功教育、生本教育深度融合,如今已成长为拥有36个教学班、1800余名学生的区域优质小学,成为守护孩童成长、传承地域文脉的重要教育阵地。
学校沿革与基本概况
百年文脉的扎根与生长
铜仁市三完小的办学历史,是一部与铜仁基础教育发展同频共振的演进史。1928年,学校在黔东教育萌芽期应运而生,最初以小规模学堂的形式,为周边孩童提供启蒙教育,播撒知识火种。尽管建校初期的细节随岁月流转渐显模糊,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优质教育”的初心,始终贯穿学校发展始终。
2001年,学校迎来重要发展节点——整体搬迁至文笔峰山麓的大江坪路36号。新校址毗邻风景秀丽的文笔峰公园,既得自然之灵秀,又享城区之便捷,为学校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地理根基。搬迁后的二十余年间,学校先后完成教学楼翻新、功能室扩建、活动场地升级等改造工程,从硬件设施到办学规模实现跨越式提升,逐步从区域普通小学蜕变为家长认可、社会赞誉的优质校。
如今的校园占地面积近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筑面积4000余平方米,活动场地达8000余平方米,10余间功能室(含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实验室、图书室等)错落分布,构成功能完善的育人空间。漫步校园,开放式图书馆的书香与走廊文化墙的墨韵交织,学生绘画、手工作品展区与篮球场、田径场相映成趣,既保留了老校的厚重底蕴,又洋溢着现代教育的活力气息,成为孩子们眼中“有温度、有乐趣”的成长乐园。
规模结构与硬件底蕴
在办学规模上,学校呈现“适度发展、精细育人”的特点。截至2025年最新统计,学校共设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00余人,平均班额控制在50人以内,为个性化教学与班级管理提供了空间。教职工队伍共61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行政人员1人,学科配置全面均衡——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师资充足,音、体、美、英语、微机等特色学科均配备专职教师,确保“五育并举”落地见效。
师资梯队建设成果显着,形成“骨干引领、全员共进”的格局。61名专任教师中,县级以上骨干教师14人,占比近23%,这些骨干教师涵盖各学科领域,既是课堂教学的“排头兵”,也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引路人”。从学历结构看,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其中本科学历7人,专科学历54人,虽高学历教师占比仍有提升空间,但全体教师秉持“求真、务实、乐教、善诱”的教风,以丰富的实践经验、扎实的教学功底弥补短板,多次在区级教学竞赛中斩获佳绩。
硬件设施建设随教育发展需求持续升级。作为学校文化地标的图书室,藏书量达1.5万余册,涵盖儿童文学、科普知识、人文历史等类别,且实行“开放式借阅”制度,学生可利用课间、阅读课自由选取书籍,曾成功申报碧江区“先进图书室”称号,成为“书香校园”建设的核心载体。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班班通”,计算机室配备50台高性能电脑,实验室器材按国家小学实验教学标准配置,为“生本课堂”与科技教育提供技术支撑。8000余平方米的活动场地涵盖2个篮球场、1个小型田径场及200米环形跑道,既能满足日常体育教学需求,也能承载广播体操比赛、趣味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彰显“健体”校训的实践底色。
办学理念与教育体系构建
三位一体的核心理念体系
学校立足自身发展定位与学生特点,构建了“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独具特色的“三位一体”核心理念——以习惯教育为根基,以成功教育为动力,以生本教育为路径,三者相互支撑、有机融合,构成学校教育实践的理论框架。
这一理念体系并非抽象口号,而是转化为具体的育人行动:习惯教育聚焦“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三大维度,通过《三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级习惯养成评比细则》等制度,将“文明有礼、按时作息、认真听讲”等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觉行动;成功教育注重“小目标、小进步、小奖励”,通过“星级学生”“进步之星”评选、课堂小组竞赛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喜悦,树立学习自信;生本教育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展示交流、实践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三者共同指向“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终极目标,让教育既“管当下”,更“利长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