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铜仁市碧江区中华路的核心地段,铜仁市第五小学(简称“铜仁市五小”)如一颗温润的明珠,自1964年建校以来,始终以“家仁”理念为内核,在六十载风雨兼程中坚守“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的初心,从最初服务周边居民的基础学堂,逐步发展为拥有深厚文化底蕴、鲜明办学特色、卓越教学口碑的现代化示范校。如今,这所承载着一甲子教育记忆的学校,以“书香育人、艺术润心、全面发展”为办学特色,既是碧江区基础教育的标杆窗口,更是孩子们在爱的滋养中成长的幸福家园。
学校沿革与基本概况
一甲子栉风沐雨的发展征程
铜仁市五小的发展史,是一部与城市共生共长的教育奋斗史。1964年,学校在碧江区中华路11号正式建校,选址于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市中心,最初仅以几间简易校舍起步,承载着周边家庭“让孩子就近接受好教育”的朴素期盼。建校初期,学校规模有限,教职工不足20人,教学班仅8个,却凭借扎实的教学作风站稳了脚跟。
改革开放后,随着铜仁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迎来数次关键跨越。2012年,学校凭借鲜明的办学特色荣获“全国特色学校”称号,标志着办学水平获得国家级认可。2014年,学校硬件设施迎来首次系统性升级,建成实验室、多媒体电教室、舞蹈室等多个功能室,办学条件得到质的提升 。2020年,碧江区启动投资2917.57万元的改扩建项目,新建综合楼5844平方米、运动场8300平方米,配套完成绿化工程2500平方米,校园占地面积扩展至平方米,建筑面积突破平方米,彻底告别“空间局促”的瓶颈,硬件水平迈入全市前列 。
2024年,学校隆重庆祝建校60周年,通过“红领巾爱祖国”入队仪式、文艺汇演与手工艺术节等活动,回望办学初心,传承教育精神。从1964到2024,一甲子光阴里,学校先后斩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贵州省文明单位”“全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等数十项荣誉,成为铜仁城区名副其实的示范窗口学校。
规模结构与硬件实力
在办学规模上,学校呈现“精品化、高质量”的发展特征。截至2025年,学校共设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93人,形成适度均衡的班级规模 ;教职工队伍发展至130人,其中专任教师125人,行政后勤人员5人,师生比达1:19.1,为精细化教学管理提供坚实保障。
师资队伍构建“骨干引领、梯队完备”的优质格局。专任教师中,省级骨干教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15人、区级骨干教师8人,涵盖语文、数学、英语、艺体等全学科,形成强大的学科带头人团队 ;学历结构持续优化,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本科学历占比超60%,较2014年实现翻倍增长,高学历、专业化的师资力量成为教学质量的核心支撑 ;职称分布合理,高级教师、一级教师占比达65%,既有深耕教坛数十年的“老专家”,也有充满活力的“青年新秀”,全体教师秉持“无私奉献”的团队精神,多次在各级教学竞赛中斩获佳绩 。
硬件设施达到“省级一类标准”,功能布局科学完善。教学设施方面,36间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课件演示、互动教学、在线资源调用”一体化;建成“智慧教室”3间,配备平板电脑与互动讨论屏,支持个性化学习与分层教学模式探索。
特色功能空间亮点纷呈:图书馆藏书达6万余册,涵盖儿童文学、科普读物、传统文化等类别,实行“开放式借阅+班级图书角”双模式,2024年读书月期间学生人均借阅量达4.2册 ;科学实验室按国家标准配置,可开展“物质变化”“生命现象”等150余个实验项目,培养学生动手探究能力;艺术功能区包含舞蹈室2间、美术室3间、音乐室2间,其中舞蹈室配备专业舞台设备,为艺术教育提供优质场地,2014年舞蹈《春绿》便在此编排成型,最终斩获全国艺术展演三等奖。
运动与生活设施一应俱全:8300平方米的标准化运动场包含200米塑胶跑道、2个篮球场、1个五人制足球场及体育馆,满足日常体育教学与社团活动需求;校园监控实现“无死角覆盖”,配备专职安保人员24小时值守,同时联合家长志愿者构建“校门口交通疏导”机制,打造安全便捷的校园环境 。
办学理念与教育体系构建
“家仁”引领的核心理念体系
学校立足六十载办学积淀,确立以**“家仁”理念**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系,核心内涵为“在教育过程中理解爱、树立爱、付出爱、施真爱,让孩子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这一理念将“家庭的温暖”与“教育的仁爱”深度融合,形成清晰的育人目标:培养“有道德情操、有文化素养、有艺术特长、有健康体魄”的新时代少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烽火岁月里的贵州中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