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五十二年冬的西北黑松林,寒风卷着雪粒,刮在达尔罕余党脸上像刀割。他攥着手里的密信,嘴角勾起阴笑 —— 这是从江柱子派往青海卫的斥候身上搜来的,信上写着 “江南丝绸 3 匹,棉花 500 斤,十月初五交割”,旁边还画着一朵带晨露的茉莉。
“找个懂账的来!” 达尔罕余党把信扔给手下。没两天,士绅刘三(40 岁,曾帮八爷党改过户册)就来了,他盯着信看了半柱香,一拍大腿:“这是瑞祥号的账本暗号!‘丝绸 3 匹’是漕船 3 艘,‘棉花 500 斤’是玉米种 500 石,‘十月初五交割’就是运种的日子!”
达尔罕余党立刻召集人手,在黑松林设伏。十月初五那天,3 艘漕船刚进林子,就被火球砸中,最前面的漕船瞬间起火,船上 150 石玉米种烧得精光。青海卫总兵收到消息时,军屯的农户已经炸开了锅 —— 去年军屯就因缺种减产,今年再没种子,只能弃耕。
同一时间,广州海关的张明远也在犯愁。他刚发出去的 “东印度公司动向” 密信,用的是 “茉莉花瓣晨露” 的老暗号,却被八爷党安插在瑞祥号分铺的伙计截走了。那伙计虽不懂暗号,却知道这信 “不一般”,转手交给了士绅陈老爷。
陈老爷盯着 3 片带晨露的茉莉花瓣,琢磨了半天,猜 “3 片花瓣对应 3 艘商船”,赶紧派人通知托马斯:“暂缓运货,海关可能要查。” 结果张明远带着海关士兵去查验时,托马斯的商船早就没了踪影,只搜到几箱空鸦片箱。
这两桩情报泄露的事,像两块石头砸在御书房的案上。胤禛看着青海卫 “弃耕率 20%” 和广州 “鸦片查验扑空” 的奏报,气得把茶杯摔在地上:“旧暗号连士绅都能破!再这么下去,新政的一举一动,八爷党都了如指掌,还怎么推?”
江石头站在一旁,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皇上,西北的斥候现在都不敢送信了,怕被截获后连累军屯。要不,派士兵护送?可士兵多了,反而显眼。”
江兰接过那封被截获的 “丝绸棉花信”,指尖划过 “3 匹”“500 斤” 的字样,心里清楚 —— 旧暗号靠 “具象事物对应”,比如 “丝绸代漕船”“茉莉代商船”,只要有人懂点生意经,就能联想破解。她抬头说:“皇上,旧暗号的漏洞在‘有迹可循’,得用‘没迹可寻’的加密法 —— 臣在现代学过‘拼音首字母加密’,用字母和数字组合,只有咱们的人有密钥,八爷党就算截了信,也看不懂。”
“拼音首字母?” 胤禛没听过这个词,眼里满是疑惑。
江兰拿过一张纸,边写边解释:“比如‘青海卫’,拼音首字母是‘QH’;‘玉米种’是‘ZZ’;‘十月初五’是‘SYCW’。再用数字标类别,‘1’代表地点,‘2’代表物资,‘3’代表时间,组合起来就是‘QH-1,ZZ-2,SYCW-3’,没有密钥,谁也猜不出这是‘青海卫运玉米种,十月初五出发’。”
胤禛凑过去一看,纸上的 “QH-1” 确实看不出头绪,点了点头:“好!就用这个法子,你赶紧弄出来,越快越好。”
接下来的半个月,江家上下都为 “拼音密码本” 忙了起来。江老实带着瑞祥号的木工,在作坊里赶制密钥本 —— 用双层牛皮,外层印着 “瑞祥号江南丝绸进货记录”,看起来就是本普通账本;内层用防水墨写着 “加密对应表”,分 “字母表、类别表、序号表” 三部分,江老实怕字太小江石头看不清,还特意让木工把字刻得粗一些,边缘烫上金,既耐用又显郑重。
小宝则设计了 “密码检索卡”。巴掌大的硬纸板,一面印着拼音字母表,每个字母旁边都有简单的注释,比如 “Q:青海、秦州(西北地名)”“C:漕船、商船(运输工具)”;另一面印着类别码,“1 = 地点,2 = 物资,3 = 时间,4 = 人员,5 = 行动”,方便核心成员揣在袖中,记不住的时候偷偷看。
江王氏织了十多副 “密码护腕”。粗布材质,内侧用红线绣着简化的字母表,手腕内侧贴着皮肤,外人根本看不见。她还特意给江柱子织了副加厚的,西北冷,能护腕还能记密码。
最费劲的是教核心成员学密码。江石头今年六十五岁,连拼音都没听过,看着 “QH”“ZZ” 就头疼。丫蛋主动揽下这个活,一对一教他 “联想记忆”:“大伯,你看这个‘Q’,多像西北的山尖啊,所以‘QH’就是青海;这个‘C’,像不像漕船的船身?所以‘CC’就是漕船。”
每天晚上,丫蛋都陪着江石头练密文。第一天练 “CC-3-2”,江石头半天没反应过来,丫蛋提示:“CC 是漕船,3 是地点,2 是地点表里的第 2 条,你看看密钥本。” 江石头翻到内层的地点表,第 2 条写着 “黑松林(漕运必经)”,才恍然大悟:“哦!是漕船要经过黑松林!” 练了三天,江石头终于能独立破译简单的密信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大清卷王:开局给雍正打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