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成王和子文登上巢车,远远观望晋军撤退的情形。但见晋军队伍虽然后移,却旌旗不乱,车马行列井然有序,断后的部队戒备森严,丝毫不露败象。
子文眉头紧锁:“大王,晋军退而不乱,章法严谨,恐非真怯,乃是有意示弱诱我。重耳身边有狐偃、先轸等能臣,岂会不知后退之险?此中必然有诈。”
楚成王沉吟不语。他内心极度渴望一场胜利来洗刷连日来的耻辱,但晋军从容的后撤又让他心生疑虑。
就在这时,几路斥候纷纷来报: “报——晋军撤退途中,丢弃部分破损旌旗及老旧辎重于路旁!” “报——晋营旧址发现埋锅造饭之土灶数量锐减,似兵力有所缩减!” “报——抓获晋军落单士卒,言其军中因后退之事,颇有怨言,士气不振!”
这些真真假假的消息,如同毒药般慢慢侵蚀着楚王的判断。尤其是晋军“丢弃”的物资和“减少”的灶坑,强烈地暗示着晋军是在仓促或窘迫下撤退。
斗椒等人更是不断请战:“大王!机不可失啊!纵有埋伏,我大楚雄师何惧之有?若任其安然退走,与纵虎归山何异?!”
楚成王的呼吸逐渐粗重起来,犹豫的天平开始倾斜。巨大的诱惑和雪耻的渴望,最终压过了子文的谨慎。
他猛地一拍栏杆:“传令!全军拔营,追击晋军!但需分前后三军,依次而进,互为援应,以防不测!前军由斗椒率领,轻车锐卒,咬住晋军尾部!中军寡人自将,后军由子上统领,缓缓压上!”
“大王!”子文还想再劝。 “不必多言!”楚成王决然打断,“寡人意已决!此番定要叫重耳知道,大楚不可轻侮!”
楚军庞大的营盘开始躁动起来,无数战车人马涌出,如同开闸的洪水,向着晋军撤退的方向追去。斗椒一马当先,率领前军疾驰,眼中燃烧着复仇的火焰。
晋军主力已退至预定区域——一片名为“城濮”的广阔原野,其地北靠连绵土陵,南临一片沼泽水濠,中间地带开阔,却又有数条溪流沟壑纵横其间,并非一马平川,极利于预设阵地,分兵合击。
先轸早已在此勘察多日,此刻正根据地形紧张地布置最后一道防线。弓箭手被安排在土陵制高点,战车依托溪流沟壑隐蔽,步兵方阵则在前方看似平坦实则暗藏起伏的地带列阵。
晋文公与狐偃立于中军望楼之上,远远已能看见北方天际线上扬起的滚滚烟尘——楚军追兵已至。
“来了。”狐偃轻声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与凝重。
晋文公微微颔首,目光扫过麾下严阵以待的将士,沉声问道:“先轸,阵势如何?”
先轸快步上前,甲叶铿锵:“禀主公!一切均已就绪!楚军若来,必陷我彀中!臣请以栾枝部为左翼,胥臣部为右翼,臣自领中军前锋,诱敌深入!”
“准!”晋文公拔出佩剑,斜指苍穹,“三军将士!霸业在此一战!胜,则华夏安宁,晋国当兴!败,则山河破碎,皆为楚奴!望诸君奋力!”
“晋国万胜!”震天的怒吼从阵列中爆发,声震四野,士气如虹。
而在远方,楚军前军的旌旗已清晰可见。斗椒一车当先,望着前方似乎因“仓促”列阵而显得有些“混乱”的晋军,脸上露出了狰狞的笑容。
他并未注意到,两侧土陵之后那过于安静的树林,也未察觉脚下地面那看似自然实则精心伪装过的浅沟。
楚军前军,如同一条巨大的蟒蛇,一头撞入了晋军预设的死亡之地。
决战,瞬间爆发!
然而,就在两军前锋即将碰撞的千钧一发之际,晋军左翼栾枝阵中,突然发生了一阵意想不到的骚动!数辆战马不知因何受惊,竟拖着战车脱离本阵,疯狂地向着侧前方的沼泽地带冲去!
这个突如其来的意外,瞬间打破了战场凝固的节奏,也让原本严整的晋军左翼阵脚,出现了一个微小的、却可能致命的破绽!
正全力冲锋的斗椒,眼睛猛地一亮!
机会?!
喜欢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请大家收藏:(m.qbxsw.com)烽火诸侯:春秋与战国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