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来临,吕辰拒绝了所有少先队、学校、社区组织的假期活动,在老师的不解和同学们的失望中飞速离开,开玩笑,是大藤椅不香还是小咪不可爱?
农场空间里现在热闹了,增加了一百来只小鸡仔。湖里的鱼也是越来越多,但对于一百亩的庞大水域,还是显得过于稀疏。吕辰准备引入一些海生鱼类试试,看能不能养活?
又采了一茬蔬菜,摸了个大西瓜出来。
小雨水已不知道疯玩到哪户邻居家了。
吕辰决定将暖棚计划提上日程,早点弄到玻璃建成暖棚,冬天也好正大光明的吃蔬菜。
吕辰坐在书桌前,拿出来当初绘制的图纸,又结合周师傅的建造思路和建议,重新进行绘制。
图纸核心是一个半地下结构:北、东、西三面以厚土夯实或砖砌,形成保温墙;南向则大胆采用倾斜的木框玻璃结构,角度经过计算,确保冬日阳光最大化射入。
木框选用耐腐松木,榫卯结构确保稳固。在关键承重节点,标注了加强筋的建议,并详细列出了不同跨度下所需梁柱的尺寸。
最关键的缝隙密封问题,吕辰将周师傅的建议写在纸上,以桐油拌石灰,掺入剁碎的麻线,如同造船捻缝般仔细填塞所有木框接缝,形成既防水又保温的密封层。
供热系统则回归传统而可靠的火龙,画出炉膛位置、火龙路径,确保热量均匀分布,以及通向棚外的烟囱,特别标注了烟道需保持一定坡度以利排烟。棚内还规划了装满水的陶缸作为简单的蓄热池,以及通风口设计。
除了整体设计图,又绘制了火龙和顶棚的结构图,撰写了一份详尽的说明材料,包含设计原理、材料清单、预估造价和保温效能模拟等。
“科学依据有了吴奶奶家‘土窝子’的实践,结构安全有周师傅把关,现在需要的是农学专家的理论支持和官方背书。”吕辰将图纸和说明材料仔细卷好,系上细绳。
拿上几枝红果累累的山里红和接骨木,开得正好的胡枝子、六道木、野菊花、红姑娘,吕辰敲响了赵老师的家门。“赵奶奶,您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吕辰把手里的花递给赵奶奶。
赵奶奶开心的接过来,“小辰你从哪里拿来的?这可不容易找到,你去了山里?”
“市场上有个从燕山来的大哥,他拿这些盖马车,我想着您喜欢,就给捡回来了。”吕辰一副快来夸我的表情
“果然开得正好,这几样最适合插花了,你这个猴精总算做了一件奶奶喜欢的事!你大叔在书房,快去吧!”赵奶奶看着吕辰手里的纸说道。
吕辰来到书房,“赵老师,打扰您了。”吕辰恭敬地递上图纸卷,“这是我想的一个解决冬天吃新鲜菜的法子,叫‘暖棚’。灵感来自吴奶奶家的土窝子,建造和结构上请教了周师傅。我想请您帮个忙,看看农学院的教授们能不能从专业角度论证一下这个法子是否可行?比如光照、温度、湿度控制这些,是否符合作物生长规律?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风险点?”
赵老师好奇地展开图纸,越看神色越惊讶:“小辰,你这心思太巧了!这玻璃顶采光,火龙供热,桐油石灰麻线捻缝,既有老法子底子,又有新巧思!承重结构也考虑得周全。好,这事包在我身上!我正好认识农学院园艺系的马教授,他对设施栽培很有研究,是个务实的老专家。他家就在桦皮厂胡同,现在应该在家,你现在跟我去请他看看。这要是成了,可是造福千家万户的好事!”
说完拿起图纸,带着吕辰就出了门。
两人来到桦皮厂胡同,马教授家的房子挨着阎师傅家小院,一墙相隔的两户人家,一家看起来就是个木匠坊,一家看起来就是个小菜园。
马教授正在画图。
“马教授,冒昧打扰了,这个是我邻居家的后辈吕辰,他以地窝子为灵感设计了一个‘暖棚’,想在冬天种点蔬菜,想请您给指点指点。”
马教授接过图纸仔细看了一会,惊奇的打量了一下吕辰,“小吕同志,这个图纸是你画的吗?你是怎么想的?”
吕辰行礼道:“马教授,去年冬天的时候,我在邻居吴奶奶家看到了他家的地窝子,能在冬天里种出芥菜、韭菜。我就想在自家的院子里也建一个,我想做一个大点的,好种一些其他的蔬菜,就画了图纸。当时我就去找一个修房子的老师傅,想请他帮忙修建这个暖棚。”
吕辰顿了顿,又道:“周师傅看了后,认为在棚子里放火炉不如修地龙,又指出了顶棚的玻璃容易被雪压踏,设计了用木框镶嵌玻璃再拼拿的方法,还给出了密封的办法。”
吕辰指了指说明材料,“但是因为弄不到玻璃,且冬天无法施工,就搁置到了今年秋收以后开建。这几天放假,我就重新绘制了这个图纸,将周师傅的建造思路与我的想法结合,今天跟着赵老师来拜访您,就是想请您从专业的金信诺指点一下,提前规避风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m.qbxsw.com)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