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沈砚秋正在绣制瑞锦祥的缠枝莲屏风,忽然听到工坊外传来争执声。她放下绣花针走出去,只见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正和陆景琛争论着什么,男子身边还跟着两个伙计,手里拿着几件绣品。
“陆掌柜,我这绣品明明就是按照你们的样式做的,为什么你们不收?”中年男子一脸怒气,将手里的绣品扔在地上,“你们是不是觉得我是小作坊,故意刁难我?”
陆景琛捡起地上的绣品,递给沈砚秋:“这是之前联系的代加工作坊,说能按照我们的工艺标准生产,结果送来的绣品不仅针法粗糙,连丝线都不是正宗的桑蚕丝。”
沈砚秋仔细看着手里的绣品,缠枝莲的纹样歪歪扭扭,丝线粗细不均,针脚也疏密不一,显然是偷工减料的产物。她站起身,对中年男子说:“这位掌柜,青筠绣的代加工有严格的标准,原料必须是正宗桑蚕丝,针法要符合我们的规范,每一件作品都要经过三次验收。您这绣品,既不符合原料要求,也达不到工艺标准,我们确实不能收。”
“什么标准不标准的,”中年男子不以为然,“做生意不就是为了赚钱吗?你们何必这么较真?这些绣品在市面上也能卖个好价钱,你们收了,咱们双赢不好吗?”
“不好。”沈砚秋的语气坚定,“青筠绣能有今天的名声,靠的就是对品质的坚守。要是为了赚钱降低标准,迟早会砸了自己的招牌。我们宁肯少赚点钱,也不能让粗制滥造的作品流入市场,辜负了客户的信任。”
中年男子被说得哑口无言,悻悻地带着伙计离开了。围观的乡邻们纷纷称赞沈砚秋做得对,张家婶子说道:“砚秋丫头说得好!咱们做手艺的,就得讲良心,不能赚那些昧心钱!”
沈砚秋笑了笑,转身回到工坊。她知道,在商业化的浪潮中,坚守匠心并不容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和质疑,但只要守住初心,就不会迷失方向。
半个月后,瑞锦祥的缠枝莲屏风如期完工。当张掌柜看到那四扇屏风时,眼睛都亮了——屏风上的缠枝莲层层叠叠,花瓣饱满丰盈,叶脉清晰可见,阳光透过屏风照进来,丝线折射出柔和的光泽,仿佛真的有莲花在风中摇曳。
“好!太好了!”张掌柜连连称赞,“沈师傅,这绣品比博览会上的还要精美!我算是服了,难怪你不肯简化工艺,这样的匠心之作,确实值得等待!”他当即付清了货款,还额外加了一笔奖金,笑着说:“以后我们瑞锦祥就跟你长期合作了,有多少好作品,我们都收!”
消息传开后,更多的商号慕名而来,订单源源不断。但沈砚秋并没有盲目扩大生产,而是严格控制订单数量,确保每一件作品都能达到最高标准。她还在工坊里设立了“传习班”,专门招收愿意学手艺的年轻人,不仅教他们青筠绣的技艺,还教他们识料、配色、设计,把自己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承下去。
这天,沈砚秋决定举行正式的收徒仪式。她请来了村里的长辈和老匠人做见证,陈念安和另外三个表现突出的年轻人,穿着整洁的衣服,恭敬地站在工坊中央。
按照传统礼仪,四个徒弟先向青筠绣的祖师爷牌位行三叩首之礼,再向沈砚秋和陆景琛行拜师礼。他们双手捧着“束修六礼”——肉干、芹菜、莲子、红枣、桂圆、红豆,依次递到沈砚秋手中,齐声说道:“弟子愿拜沈师傅为师,潜心学艺,尊师重道,守艺守心,发扬光大,绝无二心!”
沈砚秋接过束修,眼眶微微泛红。她看着眼前这四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仿佛看到了青筠绣的未来。她拿出四套崭新的绣花针和绣绷,递给徒弟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是青筠绣的传人了。我希望你们记住,手艺不仅是谋生的技能,更是承载文化的载体。无论将来走得多远,都要坚守匠心,不辜负这门手艺,不辜负自己的初心。”
徒弟们接过绣花针和绣绷,重重地点点头,眼中满是坚定。阳光透过工坊的窗户,洒在他们身上,也洒在那些绣着精美纹样的作品上,光芒温暖而耀眼。
陆景琛站在一旁,看着沈砚秋和徒弟们的身影,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博览盛会带来的不仅是订单和名气,更是传承与希望。沈砚秋用她的坚守,让青筠绣这门古老的手艺在新时代焕发了生机;用她的真诚,让更多人爱上了传统工艺;用她的无私,让匠心薪火代代相传。
工坊外,春风吹拂着庭院里的杨柳,带来阵阵花香。远处的田地里,乡亲们正在辛勤劳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沈砚秋看着这生机勃勃的景象,握紧了手中的绣花针——她的新程,不仅是个人的事业,更是带着乡亲们共同致富、让传统手艺发扬光大的征程。
未来的路还很长,或许会遇到更多的挑战,但只要守住匠心、携手同行,就一定能让青筠绣的光芒照亮更远的地方,让这门古老的手艺在岁月长河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喜欢血蜡封缄请大家收藏:(m.qbxsw.com)血蜡封缄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