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回林晓按下邮件发送键的那一刻,像把一颗裹着引线的鱼雷轻轻推入深水——表面上,办公室的日常依旧按部就班,暗地里,引线却在无声燃烧,等着某个时刻轰然炸开。
发送邮件后的第一天,王美琳似乎没察觉到任何异样。她踩着上班点走进办公室,路过林晓工位时,故意把文件夹摔得“啪”响,嘴里还念叨着“有些人啊,不好好干本职工作,总想着走捷径、博眼球”,话里话外都在影射林晓。林晓没接话,只是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流程模板,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把王美琳的阴阳怪气当成了背景音。
倒是孙浩看出了点端倪。午休时他去茶水间,刚好碰到林晓在接热水,看她眼底的青黑还没消,却比前几天多了点紧绷的期待,忍不住多问了句:“上周协调会的事,你没受影响吧?”林晓愣了愣,笑着摇了摇头:“没事,孙哥,我挺好的。”孙浩没再多问,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眼神里多了几分了然——他在中心待了十几年,什么风浪没见过,林晓这几天的反常,他心里大概有谱。
李哲则比林晓还紧张。他从业务科同事那儿听说,王美琳私下找过钱强科长,说“林晓不安分,说不定还会搞出别的事”,急得他特意绕到信息档案科,拉着林晓小声说:“晓姐,你可别再冒险了,王美琳现在盯着你呢!”林晓拍了拍他的手,安抚道:“放心,我有分寸。”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心里那根弦已经绷到了极致——每过一个小时,她就会忍不住点开办公系统,看看有没有新邮件提醒,结果每次都是“暂无新消息”。
第二天上午,依旧没有任何动静。林晓坐在办公桌前,手指反复摩挲着鼠标,心里开始打鼓:是不是自己的方案真的不够好?是不是张主任觉得她“越级上报”太不懂规矩,根本没看邮件?甚至她还琢磨着,要不要找个机会,再把方案重新整理一遍,通过周科长递上去。可转念一想,要是真走了常规流程,方案说不定就石沉大海了,她咬了咬牙,决定再等等。
直到第二天下午林晓收到办公系统中张主任秘书发来的信息,当时林晓正在整理社区设施数据,忽然听到王美琳的手机响了起来。王美琳接起电话时,语气还带着点漫不经心,可听着听着,脸色就变了——她原本靠在椅背上的身体瞬间坐直,握着手机的手指越攥越紧,连声音都拔高了几分:“什么?张主任要听汇报?还要林晓一起去?”
林晓的心猛地一跳,抬头看向王美琳。王美琳挂了电话,眼神像淬了毒似的盯着林晓,嘴角抽搐着,想说什么,却又没说出口,最后只能狠狠瞪了她一眼,转身快步去找周科长。
没一会儿,周科长就从办公室里出来了,脸色也不太好看,走到林晓工位前,语气有些急促:“林晓,准备好明天上午十点进行数据工作汇报,重点说你之前做的那个流程优化方案。”
第二天一早,林晓早早地就到了办公室,她坐在办公桌前打开电脑,飞快地把汇报要用的PPT和流程模板打印出来,又检查了一遍要点,反复确认没问题后,跟着周科长和王美琳往张科长办公室走。一路上,王美琳都没说话,只是脚步发沉,脸色惨白得像纸一样——她怎么也想不通,林晓到底递了什么东西,能让张主任亲自点人到他办公室旁听报告也就算了,还点名要林晓汇报!
办公室里的气氛比林晓想象中更严肃。张建明副主任坐在主位上,手里拿着个笔记本,脸色平静;旁边坐着办公室的刘副主任,还有示范项目筹备组的三个核心成员——都是中心里能拍板的人物。林晓跟着周科长和王美琳走进去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她身上,尤其是王美琳,坐下时手都在抖,眼神躲闪着不敢看张主任。
会议没什么多余的铺垫,张主任开门见山:“今天叫大家来,主要是想听听信息档案科在数据梳理方面的进展,特别是林晓同志提交的那个维修流程优化建议。林晓,你先讲讲吧,把你的思路和模板说清楚。”
“好的,张主任。”林晓深吸一口气,走到投影幕布前,打开了PPT。她没有提王美琳的污蔑,也没有说自己做方案时多辛苦,只是从“历史数据发现的问题”入手,一边指着屏幕上的投诉数据图表,一边说:“根据近三年的投诉记录,社区公共设施维修的重复投诉率高达60%,主要原因是流程环节多、权责不清晰,比如一个路灯维修申请,平均要经过5个部门,耗时10天以上……”
接着,她又调出流程模板的示意图,把每个节点的设计逻辑讲得明明白白:“我们设计这个模板时,没有改变现有数据存储方式,只是明确了每个环节的责任部门和时限——比如社区网格员要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上报,业务科1个工作日内派单,维修科3个工作日内完成施工,同时还标注了每个环节需要的基础数据和获取路径,比如维修科的排班表在共享文件夹的哪个位置,设施分布图怎么调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在体制内当隐形大佬请大家收藏:(m.qbxsw.com)我在体制内当隐形大佬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